DC娱乐网

一向以坚强著称的陈芋汐,这一次面对央视采访时又哭了,陈芋汐的哭腔,流着眼泪说巴黎

一向以坚强著称的陈芋汐,这一次面对央视采访时又哭了,陈芋汐的哭腔,流着眼泪说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一直在逃避,全红婵对她来说,是一座永远都迈不过的一座大山! 陈芋汐练跳水并非初衷,小时候体质弱,感冒发烧是常事,父母送她去练体育只为增强体质,从没想过走专业路。后来被上海跳水队看中改练跳水,面对高耸的跳台,瘦小的她起初满是恐惧,是教练的引导和自己的硬扛才慢慢适应。 她属于天赋尚可但不耐练的类型,长期训练落下腰部劳损,青春期后为了维持状态,只能比别人多练一小时,旧伤发作时连弯腰都困难,可这些苦她从没在镜头前提过。 2019年世锦赛一战成名拿下冠军,那时的她还是被寄予厚望的“跳水新星”,没人想到后来会遇到全红婵。 东京奥运会成了两人命运交织的起点。原本陈芋汐是单人项目的重点培养对象,可东京奥运延期让全红婵刚好达到参赛年龄,这个14岁的小将一战成名,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走金牌,陈芋汐屈居亚军。 那是她第一次尝到差一点的滋味,更难熬的是赛后铺天盖地的网暴,“不如新人”“浪费名额”的评论压得她喘不过气,最后只能清空社交媒体退网。 没人知道,她备战东京时扛着多大压力,毕竟跳水是上海的优势项目,前辈吴敏霞的光环始终在她头顶。 东京之后,两人成了双人搭档,赛场上的配合堪称“复制粘贴”,包揽所有国际赛事金牌,实现奥运七连冠的壮举。 可双人的默契挡不住单人赛场的竞争,陈芋汐用一个“卷”字形容这段关系。她自己也说,2019年还把世锦赛目标定在430分,全红婵出现后,硬生生把自己“卷”到了450分的标准。 全红婵的入水利落、动作干脆是天生的优势,陈芋汐只能靠更稳的心态和更苦的训练弥补差距,可每次接近顶峰,都被全红婵稳稳压过一头。 巴黎奥运会的失利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双人夺冠的荣耀没能冲淡单人决赛的遗憾,第三轮她曾将分差缩小到1.6分,眼看有翻盘希望,第四跳全红婵却以更完美的207C动作拉开差距,最终4.9分的落差让她再次与金牌失之交臂。 全红婵跑过来拥抱她时,她笑着张开双臂,转身却躲进教练怀里掉眼泪。那种感觉太折磨人,明明已经拼到极限,却还是差一点,连她自己都怀疑,是不是永远跨不过这道坎。 逃避成了她唯一的选择。巴黎奥运后她拒绝了所有采访,训练时也总走神,站在10米台边腿会发抖,甚至萌生过退意。 是教练余晓玲点醒了她,“放弃等于否定十几年付出”,领队周继红也找她谈心,说突破极限本来就是最难的事。 她开始试着调整,把精力分给学业,作为同济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一新生,在课本里寻找平衡。那些小时候读的高敏自传里的句子,此刻成了支撑她的力量。 转机出现在新加坡世锦赛,她以430.50分夺冠,成为女子10米台史上首位四连冠选手。赛后她终于说,找回了跳水的乐趣。 她其实早就明白,全红婵不是敌人,双人训练时会提醒她调整入水角度,状态不好时会陪她聊天解压,这样的对手远比金牌更珍贵。所谓的“大山”,从来不是用来迈过的障碍,而是激励彼此变得更强的坐标。 全红婵的存在逼着陈芋汐突破极限,陈芋汐的坚韧也让全红婵不敢有丝毫松懈。她们的竞争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中国跳水“双保险”的相互成就。那些眼泪和逃避,不过是强者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毕竟真正的对手,从来都是昨天的自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

星光
星光 1
2025-11-01 05:38
都是好样的,双保险更可靠世锦赛四连冠足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两人之间互有胜负,难分伯仲,只是奥运会冠军对个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