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标不香了,年轻人爱的是AI,豪华车正在换血 最近第一财经和复旦大学合作做了一份调研,专门研究高收入人群选择豪华汽车时的考虑因素,这份报告没有讨论真皮座椅或轮毂大小这些表面配置,而是关注车辆能否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能否与车主的数字身份无缝衔接,这表明现在人们购买豪车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展示给他人看,而是更注重满足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 这次调研走访了27座城市,接触到超过1200位年收入百万的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到四成多,这个比例在过去根本没法想象,一位上海的90后投资人说得特别实在,他买车是为了在车上开会、回邮件,不是为了让别人认出他开的是宾利,对他而言,车标真的没那么重要。 技术现在变成新的热门,人们过去常说的手工打造故事,年轻人不再愿意听,他们更在意自动驾驶是否可靠,车内智能系统能否记住个人习惯,保时捷Taycan Turbo GT今年第三季度在亚洲收到的订单中,电动车首次超过燃油车,这已经是一种现实,没有人还想为过时的故事花钱。 劳斯莱斯去年做了一个数字孪生座舱,意思是你坐在家里用手机就能远程调节香氛味道,改变座椅位置,还能把家人的声音录下来当作语音唤醒词,这不只是在卖一辆汽车,其实是在提供一种完全属于你个人的空间感觉,回想2015年那会儿很多人买车是为了让别人羡慕,现在大家更在意的是自己用起来舒不舒服,从以前强调我拥有这辆车,变成了现在感觉这辆车真正属于我。 碳中和这件事正推动豪华车做出改变,中国计划在2030年停止销售燃油驱动的豪华车,这不是随口说说,有内部文件提到,大众汽车集团的人私下表示,大众汽车的V12发动机并不是因为技术落后被淘汰,而是因为受到道德上的质疑,这句话听着直接,但说得真实,高油耗意味着高污染,也带来很高的道德成本,现在没有人还觉得高油耗代表奢华。 有一个数据挺让人意外,73%的高净值女性用户最在意的是续航能不能不被打扰,这比加速性能重要得多,同时车机系统能不能让用户自己调整这件事,在所有年龄段都成为困扰,这说明不管什么年纪的人,都想要一点专属感,而不是面对千篇一律的配置。 明年可能会有豪华品牌出现人格破产,这个意思是,在AI时代,这些品牌如果讲不出能提供什么独特体验,那么车标就只剩下装饰作用,到时候别人看到这辆车,不会觉得车主有钱,只会觉得车主已经过时。 说到底,现在的豪车市场比的不再是谁更贵,而是谁更能理解车主的需要,以前人们觉得开什么车就代表这个人是什么身份,现在变成车主需要哪些功能,汽车就要给配好这些功能,这个变化来得特别快,我认为这种转变才是真正的进步,汽车终于回归到它作为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只当作社交用的摆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