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法新社报道:时隔8年,中加再次在韩国庆州举行会晤,修复当年加拿大引渡孟晚舟、北京拘禁康明凯和斯帕弗造成的隔阂,加拿大总理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卡尼曾在马来西亚表示,计划与中方讨论双边经贸关系,及更广泛的议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0月31日,法新社的一条消息让人眼前一亮:中加两国领导人时隔8年终于在韩国庆州坐到了一起,这场会晤看似平淡,背后却藏着太多值得琢磨的东西。 说起来,这8年的冰冻期真不算短,2018年那场风波,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扣押孟晚舟,紧接着中国依法拘押了康明凯和斯帕弗两个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加拿大人。 当时加方各种喊冤,说自己是无辜的,可《环球邮报》后来爆出的猛料让人看清了真相:康明凯把从斯帕弗那儿获得的情报往“五眼联盟”那边传,斯帕弗自己也承认拍过中国军事装备的照片。 这事儿到2021年才算收场,孟晚舟平安回国,那两个加拿大人也取保候审离开了中国,但两国关系的裂痕一直没补上,外交往来基本处于冷冻状态。 这次能在庆州破冰,其实早有迹象,今年8月中加就在渥太华开过第28届经贸联委会,摆明了是在为高层见面铺路。 卡尼在马来西亚那会儿就透了风,说要跟中方好好聊聊经贸,还提到要讨论更广泛的议题,这话听着客气,实际上就是在释放信号:加拿大想回头了。 为什么突然转性?说白了还是经济账算不过来了,中国现在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174亿加元,今年前8个月加拿大对华出口就涨了7.8%,这可都是实打实的钱。 加拿大之前雄心勃勃想在2025年把对华出口冲到750亿加元,结果因为关系紧张,自贸协定谈判直接停摆,去年10月加方还跟着美国节奏走,给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钢铁铝产品加25%关税。 中国也不含糊,今年3月直接对加拿大的菜籽油、豌豆征100%关税,水产品和猪肉加25%,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加拿大农场主是真扛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能源这块,加拿大跨山输油管道扩建后,新增产量的最大买家就是中国,今年8月第一船加拿大液化天然气运到江苏如东,到9月10日已经是第60船了。 这个接收站现在能支撑江苏近30%的天然气供应,未来三期扩建后年接卸能力能突破1000万吨,加拿大要是丢了这个市场,那些能源企业得急死。 加拿大商界的压力更不用说了,加拿大商业理事会那170个会员企业,产值占私营部门一半,养活着200多万人。 这些老板10月份跟中国驻加大使座谈的时候,话说得特别直白:看好中国市场,要深化合作。 麦格纳、BMO银行这些大企业的高管都明白,跟着美国瞎折腾没前途,只有跟中国做生意才能赚到真金白银,这股子压力传到政府那儿,卡尼想不掂量都不行。 对中国来说,修复关系也是务实之举,加拿大的优质小麦、油菜籽、液化天然气,都是中国市场需要的,江苏如东那边接收的加拿大天然气,实实在在地给长三角能源保供添了分量。 更何况今年是中加建交55周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也满20周年了,当年加拿大率先突破对华禁运出口小麦,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到现在还让人记得,这些老交情不是说没就没的。 这次会晤选在第三国,其实挺讲究,不在彼此家里办,少了那些仪式化的东西,更容易谈实际的。 双方已经同意恢复各领域交流,指示官员加快解决贸易摩擦,卡尼用“转折点”这个词来形容这次会面,说明加方确实想把关系拉回正轨。 说到底,这8年的弯路给加拿大上了一课,当年跟着美国指挥棒转,结果美国得了好处,加拿大却丢了市场损了声誉。 连他们自己驻美大使都抱怨:“美国人对付孟晚舟,我们却付出代价,”现在想明白了,赶紧回头找中国谈合作,这才是正经事。 当然,8年的隔阂不是一次会晤就能完全消除的,信任得靠实际行动来重建,关键就看加拿大接下来怎么做,如果还是看美国脸色办事,今天修复明天又跟着搞小动作,那刚回暖的关系迟早得再凉下去。 国家之间的关系说到底还是利益和尊重,加拿大要是真想搞务实合作,就该抓住这个机会,放下那些意识形态的包袱,踏踏实实地跟中国做生意,这样对两国老百姓都有好处,也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