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帝国说没就没了!   很多人看到鸿海今年前9个月营收冲到5.5万亿新台币的历史新高,还以为富士康依旧风光,可实际情况早就变了味。   就说河南郑州厂区旁边的商业街,十家店铺倒了四家,冷清得让人唏嘘,这和财报上的漂亮数字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富士康的崩塌不是偶然,而是过去那套让它成功的路子,现在反过来把它困住了。   以前富士康能一路壮大,离不开地方政府给的税收减免、低价土地这些“特殊待遇”,可这样的好日子去年就到头了。   郑州不再给它高额税收返还,直接让综合税负涨了三个百分点,每一分钱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增加,这对依赖规模效应的代工企业来说,影响可不小。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国内的竞争对手早就追上来了,当富士康仍秉持郭台铭的“人海战术”时,立讯精密已完成自动化产线的升级。   其产品合格率达100%,效率较富士康提升三成,人力成本就节省了四分之一。   结果今年iPhone16高端机型的订单被立讯抢走,明年近一半的iPhone17组装业务也归了它,富士康第一次被同行反超。   曾专注于零件制造的歌尔股份,完成转型后展现出惊人竞争力。   现在,它成功斩获全球约三成的AirPods订单,在行业中崭露头角,转型成效显著。   曾经郑州厂巅峰时每月能产600万台iPhone,现在只剩380万台,郭台铭当年说“大陆离不开富士康”的豪言,现在听着格外讽刺。   眼看国内不好混,郭台铭想把“郑州模式”搬到印度、越南,再造一个代工神话。   可他没想到,厂房能复制,配套的社会经济生态却学不来。   印度工厂生产的iPhone合格率只有50-55%,和郑州98%的水平差了一大截,而且每月平均要停8次电;越南那边港口效率还不到深圳的一半,供应链老出问题,关税政策也不稳定,投了上千亿新台币,五年都没回本。   工人也没法比,越南工人流失率高达25%,印度工人技能也跟不上。   最后富士康只能花2亿多新台币,从大陆派500多名技术骨干去“支援”,可还是撑不住,最近把这些核心工程师召回来后,印度的iPhone生产线立马减产三成,这也说明它的海外扩张根本离不开大陆的支持。   再看所谓的转型业务,AI服务器业务增长180%看着唬人,可在总营收里只占15%;占营收42%的iPhone业务,因为苹果出货量下滑8%,跟着缩水了12%,这点增长根本顶不住主业的颓势。   郭台铭寄予厚望的电动车ModelB,前三季度只卖了1.2万辆,储能业务占比还不到3%,基本没什么起色。   更尴尬的是,7月郭台铭还回河南为电动车与储能总部奠基,场面搞得挺大,可背后郑州厂区却因为降薪、裁员、加班等问题爆发了劳资纠纷。   说到底,富士康不是突然不行了,而是它一直依赖的旧模式跟不上时代了。   错过了大陆产业升级的机会,又在海外生硬复制过去的经验,转型也没见实效,思维固化的老问题,最终让这个曾经的代工巨头一步步走向颓势。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