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近福建宁德的一则医疗新闻看得人头皮发麻:33岁的龚女士戴了十年的银手镯,硬生生

最近福建宁德的一则医疗新闻看得人头皮发麻:33岁的龚女士戴了十年的银手镯,硬生生“长”进了肉里,最后得靠医生手术才能取出来。这事儿听着像都市传说,但背后藏着的生活细节,其实和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龚女士的手镯是十年前戴上的,串着几颗小珠子,几乎没摘过。这几年体重涨了,手腕慢慢被勒出红印,她觉得“戴惯了就没在意”。直到半年前,手腕开始痒、发红,她以为是皮炎,抹点药膏了事。结果两周前,疼痛突然加剧,皮肤肿得发亮,还渗出脓水——这时候才发现,手镯和珠子早就嵌进肉里,像被皮肤“吞”了进去。医生检查时都惊了:局部组织增生出厚厚的“肉环”,把首饰裹得严严实实,再拖下去,感染可能引发败血症,甚至影响整条胳膊的功能。 手术台上,医生花了整整一小时才把镯子取出来。增生的肉芽组织已经和金属“纠缠”在一起,得像考古似的慢慢剥离。取下来的镯子早就没了光泽,裹着脓血和坏死组织,看得人直犯怵。龚女士出院时握着医生的手哭:“我以为手保不住了。” 这事儿最扎心的,是它离咱们太近了。谁没戴过首饰?戒指卡手指、项链勒脖子,多少人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可龚女士的遭遇恰恰说明:首饰不是“戴死”就完事的。医生反复提醒,长期不摘的首饰就像定时炸弹——金属摩擦皮肤会破防,汗液里的细菌趁机安家,体重变化、水肿这些生理状态一变,原本合适的东西分分钟变“紧箍咒”。更关键的是,很多人对皮肤的小信号太迟钝:痒、红、肿,这些其实是身体在喊“救命”,可咱们总想着“抹点药就行”,结果把小问题拖成了大手术。 其实避免这种悲剧特别简单:定期摘首饰洗洗,尤其是洗澡、运动、做家务时;发现戴着紧了,别嫌麻烦,赶紧换尺寸;皮肤一旦不对劲,别自己瞎处理,赶紧去医院。说白了,首饰是装饰,不是“长”在身上的零件,咱们得学会和它“和平共处”。 龚女士的故事就像面镜子,照出了咱们对健康的“粗线条”。生活里有多少小事,是咱们觉得“没事”却悄悄埋着雷的?下次摸到手腕上的镯子,不妨问问自己:它真的还合适吗?你愿意为“懒得摘”承担手术的风险吗? (评论区聊聊:你戴首饰有过卡手的经历吗?后来怎么解决的?) (案例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