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10月27日,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深潜科考队的“探索三号”科考船缓缓停靠在海南三亚港口。历时98天、航程逾万海里,这支由自然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的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圆满完成任务,带回一批珍贵样品与数据,也带回中国在极地深潜领域的又一次跨越。
这是中国载人深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航程——“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43个潜次作业,并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携手,在北极冰区首次实现水下联合作业。这一创新模式标志着我国在极地复杂环境下的深潜协同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在海冰覆盖率超过80%的北冰洋中央海盆,科考队创造了国际首例——在加克洋中脊区域完成载人深潜科考,最大下潜深度达5277米。那是北极的“深蓝禁区”,极昼光线下,潜器在万米寒冰阴影中稳稳下降,记录海底构造、采集水体、沉积物、岩石与生物样品,为研究北极气候变化与极地生命演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此次科学探索是对我国装备实力的检验。“奋斗者”号与“探索三号”母船携手,在极地低温与高压环境中完成了多项船载与潜载国产技术的实地验证,成功突破多项关键环节,证明了我国自主研发深潜体系在极地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应用价值。
在密集冰区开展“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模式,更是全球首创。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在北极高冰密区持续实施载人深潜的国家。期间,“奋斗者”号与“蛟龙”号双潜器在水下完成定位搜索、数据采集与影像拍摄,实现“双雄共潜”,拓展了我国深海装备的协同边界。
从马里亚纳海沟到北极冰盖,从南海到加克洋中脊,中国载人深潜的足迹正在延伸成一条条连接深海与未来的科学航线。正如科考队员所言:“每一次下潜,都是对未知世界更深的注视,也是对人类探索精神的再一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