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孙中山纪念日重提,两岸关系再成焦点,历史符号被重新包装 在2025年11月1号

孙中山纪念日重提,两岸关系再成焦点,历史符号被重新包装 在2025年11月1号政协会议结束后,官方确定明年11月12日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庆祝孙中山先生诞辰160周年,这类活动上次举行已是十年前的事,如今重新提起,表明政府仍重视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并认为其在当前仍有现实意义,整个安排并非随意决定,而是具有明确目的。 这次文件里,孙中山的头衔有了变化,以前只称孙中山为革命先驱,现在加上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这两个称呼,这不是为了增加字数,而是想让孙中山这个人物不只属于某个政党,而是成为所有中国人都认同的共同象征,实际上是想团结更多人,特别是海外华人和台湾同胞。 文件中特别提到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这些内容与中国式现代化并列出现,这种表述听起来很熟悉,实际上是把孙中山先生当作一个连接点,将历史、现在和未来串联起来,文中没有提及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而是着重强调爱国情怀、坚定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传递出一个明确信息: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当下与未来的发展。 2016年的纪念活动突出辛亥革命的重要地位,这次却不再提及,原因在于台海局势趋于紧张,海外华人群体的观点也呈现分歧,转而采取以情感共鸣替代政治表达的方式,孙中山的形象被塑造为各方都能接受的共同象征,避免引发争议。 这件事由政协方面出面确定,不是党中央或国务院直接下达指示,说明它更多带有统一战线的工作性质,并非硬性指令,后续具体安排还需要统战部、台办和文旅部共同协商推进,澳门与香港已率先行动起来,内地方面暂时没有明显动作,看来是希望地方先进行试点,再逐步在全国范围推行。 日期定在周二,这个日子不是周末也不是节假日,但肯定不会冷清,可以参考去年建党百年那会儿,七月一日当天同样不是假期,照样在全网刷屏,博物馆会推出展览,电视台会播放专题节目,社交平台也会一起推动热度,营造出全民共同参与的感觉。 在国外比如韩国和日本,纪念历史人物的事情一直持续不断,他们有教科书、有专门课程、也有各种仪式活动。而在我们这里,孙中山的形象常常跟着政治风向走,缺乏长期稳定的文化产品来呈现他。这次或许是一个新的尝试,让年轻一代不只是从课本上知道他的名字,而是真正了解这个人。如果能够把孙中山打造成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形象,那肯定比单纯喊口号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