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这些位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稻田,不使用农药化肥,采用“稻鸭共生”的生态种植模式,收获绿色有机的大米……“我在泾县有块田”项目已连续开展两年,由该县县属国有企业泾县乡村振兴公司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与村集体紧密合作,今年已有超过210亩田被认领。生态种植、农旅融合,这一特色的认领农田项目正以创新的姿态,激发泾县乡村振兴新动能。

到村里做回东“稻”主
10月28日,在“我在泾县有块田”项目认购仪式上,赵昌东这次认领了3亩田。“去年认领了两亩,家人和同事都说这个田里产的米好吃,今年又加了一亩。”赵昌东告诉大皖新闻记者,2024年,他无意中发现了“我在泾县有块田”活动,得知那些田里的水稻都是采取绿色生态的模式种植,于是欣然报名认领。得知今年活动仍会举行,他半年前就联系主办方,提出一定要给自己留几亩田。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我在泾县有块田”是由泾县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农田认领项目,被认领的农田主要位于泾县昌桥乡泉水村境内,该村位于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有几百亩稻田的水稻种植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当地采用“稻鸭共生”有机农业模式种植。虽然这样的种植模式成本高、产量却不高,但所产的大米品质好、绿色健康。
“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带着家人或者同事去村里看看我们认领的农田。”赵昌东说,泉水村生态环境好,周末的时候带着家人去村里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们感受“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是参与这项活动的额外收获。“他们说我现在是东‘稻’主。”赵昌东笑着介绍,认领一亩田,公司保底会给他生态种植的400斤大米,还会根据他的需求,按时按量送货上门。

已有超210亩稻田被认领
“去年共认领了67亩,今年已经超过210亩了。”泾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齐杰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我在泾县有块田”活动已开展两年,客户有本地企业,也有外地市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
据介绍,泾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泾县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公司,也是“我在泾县有块田”项目的主推方。齐杰介绍,该项目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紧密合作,通过合作经营、资源入股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反哺乡村公共事业,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开设插秧、收割、古法打谷等季节性农事体验项目,深度挖掘农业的旅游价值。
“一年能带动村集体增收十几万元。”泾县昌桥乡泉水村党总支书记叶周亮介绍,“我在泾县有块田”项目还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泉水村近年来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思路,培植“生态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稻鸭共生”生态水稻种植,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收结合起来,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激活创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皖南山区的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愈发红火,农旅融合的势头也颇为强劲。
大皖新闻记者从泾县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地充分挖掘宣纸、宣笔、茶叶、锅巴、木梳、酱菜、糕点及琴鱼等农特产品的丰富文化内涵,打造了一批具有休闲、观光、品尝、体验、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发展民宿与农家乐1319家、村咖80余家。据介绍,2025年1-9月份,泾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22.8%;接待人次661万,同比增长21.3%。
“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泉水村党总支书记叶周亮表示,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泉水村集体经济,泉水村村“两委”干部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职责任务,致力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下一步,泉水村将坚持土地集中流转,发展村集体经济,依托泉水村扬子鳄保护区的区位特色,与乡村振兴公司深度合作,打造集绿色农业、现代农业、田园观光、亲子研学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公司立足农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稳步推进生产经营工作。”泾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齐杰表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公司将用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激活创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大皖新闻记者曹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