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韩国媒体大呼被耍了!   “不知道以后历史学家会怎么写,我觉得世界格局已经从美国

韩国媒体大呼被耍了!   “不知道以后历史学家会怎么写,我觉得世界格局已经从美国单极世界,正式进入了多极化发展。”     这句话背后,是韩国在2025年秋冬之交的两次关键外交事件中的真实体验。   10月26日,中美在吉隆坡达成贸易战暂停一年的协议,双方在稀土管制、关税暂停期等议题上互有让步。   2025年10月30日,中美领导人时隔半年再度会晤,特朗普提前到场、主动握手的画面被韩国媒体反复解读为“美国放低姿态的信号”,而此前美国对韩国突然加征25%关税的阴影尚未散去。   这种反差让韩国舆论陷入分裂:一边是安全上依赖的盟友,一边是经济上无法割裂的中国,韩国的处境成了多极化时代中小国家的典型缩影。   韩国现代汽车在佐治亚州的电池工厂遭遇美国移民局突击搜查,300多名韩籍技术人员被戴镣押送,工厂建设随即陷入停滞。   此事发生在韩国承诺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后仅一个多月,韩国外长紧急赴美交涉,但特朗普轻描淡写地称“此事不会影响美韩关系”,并要求韩国“雇用美国工人”。   这种态度折射出美国对盟友的实用主义逻辑:在需要制衡中国时,韩国是战略支点,在满足国内政治需求时,韩国又可成为代价筹码。   类似剧情在半导体领域重演,美国要求三星和SK海力士限制对华高端芯片出口,却未提供任何补偿韩国市场份额损失的方案。   韩国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同比下滑31%,而对美投资需额外承担25%的关税成本。   美国商务部前官员塔米·奥弗比指出,美国政策正在向盟友传递矛盾信号:“他们要钱,但不要人”。   这种撕裂感让韩国意识到,所谓“同盟”在美国优先原则下仅是利益交换的修辞。   另外,半导体占据韩国出口总额近20%,其中55%的市场依赖中国。美国对华芯片管制使韩国陷入两难:若配合美国,将失去最大客户;若拒绝配合,则面临美国技术断供风险。   三星西安工厂生产了全球40%的NAND闪存芯片,SK海力士无锡工厂供应了40%的DRAM芯片,但这些工厂的技术升级均受美国出口许可证制约。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报告指出,美国对华管制已导致韩国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额从2021年的3.3亿美元骤降至2023年的1.4亿美元。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自主性的丧失。韩国半导体原材料对中国依赖度极高:镓、锗等关键材料进口比例超过87%,氖气依赖度达86%。   当美国试图构建排除中国的半导体联盟时,韩国既无法摆脱美国技术,又难以割舍中国市场。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前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坦言:“在中美博弈中找平衡,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此外,韩国总统李在明的外交转型颇具象征意义。   他一方面在APEC峰会期间与特朗普会谈,承诺推动对美投资;另一方面于2025年10月批准三星与比亚迪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并加速推进与东盟的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这种“两面下注”反映了中型经济体在大国博弈中的现实选择。   韩国遭遇的困境折射出全球权力格局的质变,美国单边霸权手段日益失效:其对华稀土依赖度高达92%,最终被迫暂停“50%穿透规则”。   而中国通过反制首次确立“对等制裁”范式,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硬碰硬的经济体。   这种变化促使中等国家重新布局。李在明政府一边与日本共建“宙斯盾”系统,一边推动三星与中国比亚迪合作新能源汽车。   同时,韩国加快与东盟签署自贸协定,将贸易多元化作为核心战略。     韩国媒体的“被耍感”,本质上源于对旧秩序的幻灭。过去依靠美国安全承诺即可高枕无忧的时代已然终结,如今必须在每一个议题上计算得失。   例如韩国世博会申办失败后,国内反思集中在“外交投机性代价”上,认为跟风美国导致国际社会孤立。   这种觉醒或许正是多极化时代的开端:小国不再是被动的棋子,而是主动的棋手。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当韩国媒体感慨“世界正式进入多极化”时,他们或许还没意识到,这种转变恰恰给了中小国家打破宿命的机会。   毕竟,在鲸鱼打架的海洋里,虾米未必只能遭殃,学会同时与多条鲸鱼共游,才是新世界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