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四川宜宾,村民众筹30余万元,准备硬化长约3公里的通村公路,11年过去了,已有十

四川宜宾,村民众筹30余万元,准备硬化长约3公里的通村公路,11年过去了,已有十位村民离世,这条路却依旧未能修通。街道工作人员称,目前资金缺口还有200万,他们也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一旦到位,将立即启动施工。 张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要赶在七点前把孙子送到镇上的小学。 不是怕迟到,是村口那条3公里的土路太磨人——前一晚下过雨,泥能没过脚踝,每走一步都要使劲拔鞋,裤脚溅得全是泥点。 她总跟孙子说:“等路变硬了,奶奶骑电动车送你,不用这么遭罪。” 这话从2014年说到2025年,路还是老样子,倒是当初跟她一起凑钱想修路的10位老邻居,没一个等到路变硬就走了。 最早凑钱是2014年夏天,村委会把大伙叫到晒谷场说修路的事。 “路硬化了,你们卖菜不用扛着走,娃上学也不用蹚泥。”村主任这话一出口,没人反对。 组里200来号人,有的家里凑不齐600块,还跟亲戚借了钱,没多久就凑了12万。 钱交上去那天,李大爷还跟张婶说:“年底说不定就能走水泥路了。” 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8年,补助没消息,修路的事慢慢就没人提了,只有那条土路,雨天照样积泥,晴天照样硌脚。 2022年春天,有村民看着孩子上学总摔跤,又把修路的事提了出来。 “咱再凑点钱,把缺口弄小,说不定上级就愿意批补助了。” 大伙又坐下来商量,最后定了个规矩:活着的人每人交1000块,家里有过世老人的,交500块。 张婶家老伴2021年刚走,女儿户口早迁到外镇,可村委会说“只要你家山林地还在组里,就算半个成员”,张婶没办法,还是交了3000块。 私下里,不少人嘀咕:“人都不在了,还要为路掏钱,哪有这样的理?” 可盼路修通的心太急,最后还是都交了钱,两次加起来凑了30多万。 凑够钱的那天,几个村民代表特意去村委会问:“这下能找施工队了吧?” 没过几天,施工队来了,围着路转了一圈,报的价让大伙傻了眼:“3公里路,要修堡坎、挖排水沟,还得装涵管和护栏,最少要300万。” 李大爷的儿子当场就急了:“3公里要300万?每公里10万还不够吗?” 后来又找了另一家施工队,算出来的钱差不多,还是得300万左右。 这时候大伙才明白,手里的30多万,连买水泥砂石的钱都不够,还差270万。 后来交通部门知道了这事,派人来看了看,说每公里能补助25万,3公里就是75万。 可75万加村民凑的30多万,总共才105万,离300万的预算还差近200万。 村委会说这200万只能等上级补助,可补助的消息,比土路晾干还慢。 村民们跑了一趟又一趟:2024年开春去问,街道办说“下半年准动工”。 到了秋天再去,又推到“2025年上半年”;2025年春天再问,工作人员就说“还在争取指标”,没个准话。 其实这条土路,原本是给企业修的。 2009年村里引进了中森木业,企业要运木材,修了条3米宽的简易路。 后来企业搬走,路没人管,慢慢就坏透了。 秋收的时候,拉玉米的三轮车常陷在半路,得喊四五个村民来推。 看着隔壁8组、9组早早就通了水泥路,10组的村民心里不是滋味。 2014年“一事一议”项目没算上这段路,2020年搞金土地工程,规划图上还是漏了,好像这条3公里的路,从来就没被政策“看见”过。 2023年的时候,有村民实在等不及,提出要把凑的钱退回来。 村委会开了户主会,投票决定“暂不退钱,还在争取支持”,可问具体谁负责对接、什么时候能有结果,又说不清楚。 有人开始怀疑:2014年交的600块是不是算进了“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为啥别的组能拿到补助,就10组的路没份? 甚至有人担心,就算以后争取到钱,会不会被挪去别的地方。 现在张婶送孙子上学,还是得走那条土路。 有时候傍晚接孩子回来,能看见几个老人坐在村口的石头上,盯着土路叹气。 街道办财政所里的30多万还在,200万的补助没消息,没人知道这条路还要等多久才能硬化。 张婶总说:“别等我走了,还没见着水泥路。” 可这话,当初那10位老人也说过......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