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蒋介石为什么选择退守台湾,而没有去海南岛呢?他其实也想过去海南,只不过背后有人给

蒋介石为什么选择退守台湾,而没有去海南岛呢?他其实也想过去海南,只不过背后有人给他出主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场闹剧要从1949年底说起,那年国民党在大陆的败局已定,蒋介石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抉择:究竟该往哪里退?这个问题关系到几十万军队和整个政权的生死存亡。   很多人以为蒋介石一开始就铁了心要去台湾,其实不是,他手上的地图摊开来,可选的地方还真不少。   四川有山险可守,海南是个海岛,甚至有人建议去缅甸打游击,或者干脆去美国养老,每个选项都被反复掂量过,可最后偏偏定了台湾,这里面藏着不少讲究。   海南岛其实是蒋介石认真考虑过的目标,地图上看,它跟台湾一样孤悬海外,似乎也能成为一道屏障。   问题出在琼州海峡实在太窄了,最狭窄的地方只有十几公里,解放军当时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海军,但用渔船木筏慢慢摸过来并非做不到。   更棘手的是岛上有个琼崖纵队,这支队伍在当地扎根二十多年,跟老百姓关系密切,国民党要是真去了,等于把自己送进一个随时会内外夹击的困局。   关键时刻,张其昀站出来给蒋介石掰扯清楚了形势,这个常年研究地理的学者说话向来有根有据,他告诉蒋介石,台湾海峡最宽的地方超过一百公里,风急浪高,解放军想渡过去难度大得多。   而且台湾经过日本几十年经营,留下了不少工业设施,纺织厂机械厂都能转起来,粮食产量也够养活撤过去的人。   这番话说到了蒋介石心坎上,毕竟那时候国民党军队已经溃散得差不多了,能多一道天然屏障就多一分生机。   陈诚在这件事上起的作用更加直接,早在1948年10月,蒋介石就把这位心腹大将派到台湾当省主席,明面上是治理地方,实际上是在铺后路。   陈诚到台湾后动作很快,一边压制学运稳住局面,一边用从大陆运来的黄金搞币制改革,把混乱的金融秩序理顺了。   他还整编军队,裁撤了十几个兵团司令部和三十多个军部,把可能引发动乱的隐患提前消除,等到蒋介石真要过去时,台北高雄的临时驻所早就准备妥当,港口机场也都在掌控之中。   海南那边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虽然后来薛岳在岛上搞了个"伯陵防线",拉了十万兵力,还有几十艘军舰和飞机撑场面,但这些都是仓促上马的应急之举。   当地根本没有像陈诚在台湾那样系统的准备,军政体系也没理顺,薛岳跟地方势力还时常闹矛盾。   更要命的是,琼崖纵队对岛上的地形民情了如指掌,后来解放军打海南时,正是靠着他们提供的情报和接应,才用木船就突破了所谓的立体防御。   美国人的态度也影响了蒋介石的决策,1949年初,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里就写得明白,要把台湾从大陆"隔开",不能让它落到共产党手里。   虽然当时美国没说要直接派兵保护,但明摆着把台湾划进了西太平洋的战略布局。   海南呢,美国压根没当回事,甚至觉得南海诸岛主权都不明确,蒋介石是个现实的人,没有外部势力的潜在支持,退守海南就是坐以待毙。   1949年底,蒋介石从成都飞到台北,在日记里写下"空气清淡、环境清静"几个字,这不只是在描述气候,更像是他对这个"最后根据地"的某种笃定。   反观海南,1950年4月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琼崖纵队里应外合,半个月不到整个岛就解放了,国民党守军几乎全军覆没。   回头看,蒋介石选台湾不是因为这地方有多完美,而是在几个烂选项里挑了个相对不那么烂的。   海峡的宽度、陈诚的提前布局、美国的战略考量,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台湾成了当时唯一能让国民党政权喘口气的地方。   历史就是这样,很多看似必然的结果,背后都是一连串偶然和算计堆砌出来的,台湾海峡虽然隔开了两岸几十年,但这道海峡终究隔不断血脉里的联系,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