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43年,八路军营长张中如身受重伤,一年动了7次手术。然而,伤情依然没有好转。

1943年,八路军营长张中如身受重伤,一年动了7次手术。然而,伤情依然没有好转。谁知,在送往延安的路途中,他的伤竟然自己痊愈了…… 1943年春天,山西交城的山沟里枪声震天,张中如带着部队埋伏截击日军运输队。 日军火力猛得离谱,他胸口被打中三枪,子弹从左边钻进去,从后背炸出一个洞,肋骨、血肉全糊成一团。 战友抬着他撤退,用高粱酒冲伤口,疼得他冷汗直流,嘴唇咬出血也一声没吭。 那时没麻药,没消毒条件,真就是拿命硬扛。 被送到晋绥军区医院后,德国医生汉斯·米勒给他做手术。 灯光昏暗,工具简陋,医生一刀切下去,浓血喷出来。 张中如死死咬着牙,硬是没叫一声,可这一刀下去,病没好反而更重。 几个月里,他的伤口反复溃烂、发高烧,切掉三根肋骨、插管引流、排出八盘脓液,几次差点没挺过去。 到后来,胸塌了、头发掉光、背烂出褥疮,医生都劝他放弃。 那时延安的医疗队来看病,摇头说:“感染扩散,治不了了。” 可部队不认命。领导拍板:活着得去延安,死也要死在那。 1944年夏天,一支担架队抬着他,从晋绥出发,往延安方向走。 那一路,不是路,是沟壑山岭,战士四人一组,抬一阵换一阵。 太阳晒、风刮、尘土糊满脸,张中如昏昏沉沉躺在担架上,身上裹的纱布早被脓血染透。 卫生员半小时滴一次水在他嘴里,怕他渴死。 可神奇的事就这么发生了。 走了三天后,伤口的脓竟然少了,到了第七天,他竟然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十天后体温降了,伤口开始干结,十五天,胸口鼓了起来,长出了粉色的新肉。 医生后来分析,说可能是担架一路颠簸,刺激了引流,把积脓排了出来。 加上黄土高原的干燥空气,细菌繁殖不起来。 更关键的是,他那股不服输的狠劲,让身体在极限中自己修复。 当他们终于到了延安白求恩医院,傅连暲院长揭开纱布,全场都愣了—,那个被判“无救”的伤口,竟然在往回长。 医生们围着研究,怎么也想不通。 有人说他体质好,有人说高原风干空气救了他,还有人说,那一路的颠簸起了奇效。 但张中如自己从没分析过,他只淡淡说了一句:“活着,就得往前走。” 几个月后,他重新穿上军装,胸口依旧凹陷,但能直起腰走进延安大礼堂。 1945年,他任作战科科长,继续带兵打仗。 靠着半个胸腔、一边肺,他又活了七十多年。建国后任总参某部部长、少将军衔,直到2019年在北京离世,享年百岁。 临终前提到那三发子弹,他说:“要是再偏半寸,我就见不着今天的中国了。” 医生治的是身体,可能把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从来是意志。 张中如这一生,就是那个年代成千上万个中国兵的缩影,没条件就创造条件,没希望也要往前爬。 科学解释得了感染的消退,却解释不了人心的韧劲。 那些看似“奇迹”的事,说到底,是一代人骨子里那句最朴素的话:活着,就得硬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