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96年,正在办公的刘源接到一个电话,只听对方说:“小源,我是你李讷姐,我想见

1996年,正在办公的刘源接到一个电话,只听对方说:“小源,我是你李讷姐,我想见你一面!”刘源激动地说:“太好了……   1996年的秋天,三峡工程的工地上,一场特别的会面在西陵长江大桥上静静展开,这不只是李讷与刘源两位故友时隔多年的重逢,更像是一份深埋在个人记忆里的情感,与一个承载着国家梦想的宏伟工程,在某个瞬间,撞了个满怀。   他们之间这份情谊的种子,其实早就种在了中南海的旧日时光里,李讷大了刘源十一岁,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成为一个最贴心的姐姐,总记得把好吃的悄悄留一份给这个小弟弟。   而刘源,就是那个总爱跟在姐姐身后的“小尾巴”,寸步不离,在那个大人们为国事奔忙的年代,他们之间的相互陪伴,简单又纯粹,是彼此童年里最暖的底色。   后来的岁月把他们推向了各自的人生轨道,许久都没有联系,可那份最初的记忆却无比坚韧,也正因如此,当那通约定见面的电话打来时,足以唤醒所有沉睡的情感。   大坝前再次相见,两个人的模样都变了,李讷衣着依旧朴素,戴着眼镜,眼神温和,刘源则身材魁梧,一身迷彩服,已经是带领武警水电部队的政委了。   他带着装备精良的队伍,常年扎在环境恶劣的高原和深山峡谷里,啃的都是硬骨头,他说,这既是自己的选择,也是在践行父辈的教导——他父亲在家庭会议上总说,要低调,要负责,要为老百姓办事。   所以,当刘源骄傲地向姐姐介绍眼前的工程时,他们聊的早已不只是钢筋水泥,李讷眼里是满满的羡慕和敬佩,而刘源的一句“父辈的心愿,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实现了”,瞬间让两人找到了最深的共鸣。   那一刻,雄伟的大坝仿佛成了一个活的象征,把他们个人的奋斗和父辈们未竟的理想,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次意义非凡的见面,并不是故事的句点,反而像是一颗石子,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漾开了一圈圈温暖的涟漪。   分别的时候,刘源对着姐姐乘坐的大客车,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这像是一个承诺,从那以后,他的问候电话就没断过,出差看到什么好吃的,总会想着姐姐的口味,特地带回去。   这份姐弟情,后来在李讷最操心的一件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得知姐姐为儿子王效芝的婚事发愁,刘源在他母亲王光美的嘱咐下,热心地帮忙牵线搭桥,最后促成了一段好姻缘,自己还去婚礼上当了证婚人。   从大坝前的一次握手,到生活里点点滴滴的关照,李讷和刘源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份曾在父辈身上闪耀的革命情谊,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化作后代之间朴素又实在的扶持,变得更温润,也更绵长,共同守护着那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信源:共和国缔造者后人的一次难得相遇——《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