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就出了5克多”!甘肃一河道多人凌晨冒严寒淘金,当地政府:明令禁止个人淘金行为 这事就发生在陇南康县的燕子河,有知情人说,凌晨一点的河道里全是人,气温只有4℃,河水冰得刺骨,可没人愿意上岸。淘金的人手里都攥着简易工具,筛子、盆、小铲子,蹲在刚被挖机清理过的河床里反复淘洗——他们赌的就是河道翻挖后露出来的砂金,5克的收获能让谁都红了眼。 这些人难道不知道违法吗?其实心里门儿清。2024年金价一路飙涨,全年最大涨幅快到40%,回收价每克都涨到了612元,5克黄金到手就是3000多块,抵得上好些人半个月的收入。燕子河本身就有砂金矿脉的老底子,年初就有人来淘过,6月城关镇联合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刚清过场,没收了工具还讲了法律,可这阵河道清理,裸露的河床又让人心动了。 执法的难度藏在黑夜里。白天挖机轰鸣着清理河道,淘金的人躲得远远的;等夜里施工队停工,他们就摸黑下河。康县公安局已经接到好几次警情,施工队嫌他们影响干活报过警,民警也去现场驱过,但人走了,夜里又会冒出来。更让人揪心的是,之前公布的举报电话压根打不通,想反映情况都找不到门路,监管的缝隙就这么露了出来。 没人提的是,这看似“捡钱”的活儿,藏着双重代价。法律早有规定,河道淘金必须经主管机关批准,未经许可的轻则警告罚款,重则要负刑事责任,6月那次执法就已经抓过典型。生态的账更难算,淘金时乱挖乱采会破坏河床结构,一旦汛期来临,行洪安全都受威胁。陕西略阳之前查处过类似案件,外来人员淘过的河道,得花大力气才能恢复原貌;潼关更出过用氰化钠炼金的事,污染的土地种了好几年树才勉强修复,光治理费就花了100多万 。 有人说该发“淘金票”搞旅游,拉动住宿餐饮,这话太不负责任。且不说砂金属于矿产资源,个人根本没权利开采,真要是放开,燕子河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挖得千疮百孔。甘肃肃北县早年淘金热的时候,每年涌来4万人,最后不仅生态遭了殃,还滋生了腐败,原县长靠关照无证采矿索贿数百万,落了个无期徒刑的下场 。金子挖完了能走,可被破坏的河道、污染的水土,得留给当地人买单。 金价再高,也高不过法律红线,更比不了生态价值。那些凌晨泡在冰河里的人,盯着盆里的砂金,却没看见河道边“禁止淘金”的牌子,也没算过违法被抓、生态被毁的代价。监管不能只靠民警夜里巡逻,得像略阳那样用无人机全天候盯着,把举报渠道打通,让违法者没空子可钻。 谁都想多赚点,但赚的钱得干净,得对得起脚下的河道。黄金能换成现钱,可被挖坏的河床换不回,被污染的河水更换不回。监管再严一点,宣传再透一点,或许深夜的燕子河才能真正恢复平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