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项目屡现“纸面工程”:陕北小村的资金迷局与民生之困
子长市马家砭镇任家寺村多项乡村振兴项目被村民提出质疑,揭开了基层治理中的多重隐忧。
▲70万帮扶资金的种植出大棚里的荒草?每户厕所改造可获3000元财政补贴政策提出后“新建”厕所仅以砖块简单围挡?5个水塔8年未接通自来水?
“七个村的厕所数数有多少是真的?五个水塔啥时能流出水?十万块的大棚种着草,这帮扶款到底帮了谁?”在子长市马家砭镇任家寺村,面对记者的镜头,村民老李的连串质问道出了全村人的困惑。2025年9月以来,该村多项乡村振兴项目暴露的问题,揭开了基层治理中的多重隐忧。
大棚里的荒草:70万帮扶资金的“种植谜案”
沿着村民指引的土路走到村东头,十个钢架大棚在秋日里格外扎眼——并非因长势喜人,而是齐腰的荒草已将棚体包裹。拨开草丛进入棚内,仅有的两棚萝卜稀稀拉拉,其余八个棚内未见任何香菇踪迹,散落的菌袋碎片显示着曾经的种植计划 。
“2023年鼎源集团说投70多万帮我们种香菇,菌苗拉来没几天就全烂了,问谁都说是技术问题。”村民王秀莲回忆,当初驻村工作队承诺的技术指导从未兑现,2025年“七一”集团调研时,棚外还临时清理过杂草,“领导走了,草就又长起来了”。
作为延安市国资委监管的市属国企,延安鼎源集团自2023年起定点帮扶任家寺村,公开信息显示其多次调研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大棚产业” 。但现实是,70余万元投入后,产业未成,大棚荒废。“每次问村书记韩平,都说资金用在了刀刃上,可刀刃在哪?”村民的质疑直指项目监管漏洞。
更让村民愤慨的是打气井项目的资金差额。据施工村民提供的票据,项目按每日500元结算,128天总计6.4万元,但村民实际仅收到3.75万元,剩余2.65万元经多次讨要仍无结果。“开票金额和到手金额对不上,这钱到底去哪了?”
厕所与水塔:民生工程为何成“形象工程”
在任家寺大队七个行政村,“厕所革命”的成果同样经不起推敲。按照子长市农业农村局政策,每户厕所改造可获3000元财政补贴,旨在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但实地走访发现,部分标注“新建”的厕所实为村民原有设施,更有甚者“连坑都没有”,仅以砖块简单围挡。
“媒体曝光后,农业农村局又来补建厕所,可选址根本不考虑村民实际需求。”在任家寺村二组,新修的厕所距最近住户超过200米,而近日连阴雨已导致多座前期修建的厕所坍塌。村民质疑:“补建的钱是不是又来自财政?国家的钱怎能这样反复浪费?”据陕西省政府采购网2024年公示,子长市仅厕所革命设备采购预算就达120余万元,资金使用透明度备受质疑 。
比厕所更揪心的是饮水问题。2018年子长市水利局实施的“安全饮水工程”在该村建成5个水塔,本应解决村民“靠天吃吃水”难题。但八年来,这些水塔多数未接通自来水,部分设施因故障停用,村民仍依赖井水生活。如今水塔虽在修缮,但资金来源成谜。“当初工程造价多少?有没有偷工减料?验收是怎么通过的?”面对记者提问,马家砭镇政府未作回应。
资金去向与监管:谁来筑牢民生底线
系列问题的背后,是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的薄弱环节。2025年3月子长市政府公示显示,当年仅中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就达7211万元 ,如何确保资金真正惠及民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延安市鼎源集团未对大棚项目资金使用及荒废情况作出回应;子长市农业农村局回避了厕所改造的具体拨款金额和验收细节;市水利局对饮水工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及修缮资金来源均三缄其口。而针对村书记韩平涉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举报,纪检监察部门表示“正在核实”。
“乡村振兴不是写报告、拍照片,要的是真成效。”基层治理专家指出,项目立项缺乏调研、实施过程监管缺位、验收环节流于形式,导致“纸面工程”屡禁不止。任家寺村的案例警示,必须强化财政资金全流程监管,健全群众监督机制,让每一分钱都用在民生“刀刃”上。
目前,村民们仍在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那些荒废的大棚、坍塌的厕所和闲置的水塔,无声地诉说着对有效治理的迫切期待。
来源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