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公馆被摘牌,流量包装遮不住血债,历史不能当景点卖 在西宁有个老宅子,原本是马步芳的家,这个宅子规模很大,一共有二百九十八间房,它把中式、伊斯兰风格和欧式元素混合在一起,整体看起来非常讲究,屋顶铺满琉璃瓦,用的木料是从甘南运过来的,地毯来自土耳其,钢琴则是德国制造,游客喜欢到这里拍照,称它为"民国西北第一宅",但这栋房子并不是凭空建造的,它的修建资金是在1942年青海大旱时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那时候人们连饭都吃不饱,马家却征收五十四种税,种田要交税,挑水也要交税,就连结婚办丧事都得交钱。 马步芳那时候一边收钱盖公馆,一边带兵打仗,他指挥三万兵力围攻红军西路军,从1936年到1937年,西路军两万多人打到只剩四千多人活下来,其中战死的人超过七千,被俘虏的九千多人大多遭遇不幸,军长孙玉清被砍下头颅,先挂在城门口示众,后来用药水浸泡送到南京,一千八百多名女兵当中年纪最小的只有十三岁,她们被关进所谓“感化院”,有些人被卖去做妓女,有些人。 2015年,这个地方一年就接待了两百多万人,光靠门票就赚了一亿二,晚上还搞起灯光秀,装上仿古电梯,网上有人把它叫做“小众拍照圣地”,甚至说“比乔家大院还好看”,游客在里面忙着摆拍,笑嘻嘻地合影留念,没人提起那些死去的人,直到2016年清明,一个南京大学生在小红书发了一张对比图:左边是游客在门口笑着拍照,右边是红军被杀害的照片,那条帖子一夜之间爆火,阅读量超过百万,《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提出疑问:“能把屠夫的家当作景点吗?”,西路军后代开始联名写信进行申诉。 这种事不是单独发生的,别的地方也能看到类似情况,比如把汉奸住过的老房子改成民宿,把伪满洲国官员的官邸变成拍婚纱照的地方,大家好像都觉得只要房子漂亮,历史背景就不重要了,但马步芳公馆这件事被曝光出来,说明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拿来赚钱,特别是这种带着血腥的历史,就算包装得再好看,也改变不了它的本质,游客拍完照片就离开,而那些死去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现在这个纪念馆至少没有把他们的苦难变成拍照打卡的地点。 有时候我们对待历史的方式太过轻率,看到老房子只想着拍照片,见到旧物件只觉得有怀旧感,却很少去追问这些东西背后的来龙去脉。马步芳公馆能够红火这么多年,不是因为它的价值有多高,而是因为人们不敢触及它背后的事实,直到有人站出来指出其中的问题,这件事才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历史不应该被拿来消费,更不应该变成网红们拍照的背景,那些在镜头前露出的笑脸,和曾经无声逝去的生命放在一起,实在难以相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