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克兰战败的后果提前出现。反乌克兰的右翼政党在捷克共和国大选中获胜,不是一个,是三

克兰战败的后果提前出现。反乌克兰的右翼政党在捷克共和国大选中获胜,不是一个,是三个,他们全都批评对乌克兰的支持。   近期,捷克众议院选举的结果公布,安德烈·巴比什领导的“不满公民行动”党以近35%的得票率拿下80席,联合自由和直接民主党、“驾驶者为自己”党组成执政联盟,三个政党均将批评对乌支持作为核心施政方向。   新联盟刚签署执政协议就明确表态,将重新评估对乌援助政策,这场权力更迭从来不是偶然的政治震荡,而是中东欧地缘战略重心转移的直接体现。   根据协议,“不满公民行动”党拿下总理和财政部长席位,“驾驶者为自己”党掌控外交部长职位,自由和直接民主党则包揽国防部长与众议院议长职务,这种分工清晰的权力分配,藏着对乌政策调整的深层逻辑。   巴比什团队早在竞选期间就放出风声,指责前政府的对乌政策“让捷克丧失了中东欧地缘主导权”,认为无限制军援反而让波兰在对乌合作中抢占了军工订单和政治话语权。   自由和直接民主党更直接,其党魁公开表示,对乌援助应服务于捷克自身安全,而非“替西欧国家承担战略成本”,这种主张精准击中了捷克政坛长期存在的“被边缘感”。   这三个政党对乌政策的批评角度虽有不同,却共同指向欧盟援乌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不满公民行动”党反对的是“无条件援助”,要求乌克兰必须优先采购捷克军工企业的装备才能获得资金,本质是想将援助转化为地缘经济筹码。   “驾驶者为自己”党聚焦外交自主,认为过度绑定对乌立场让捷克失去了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议价空间,主张重启务实对话。   自由和直接民主党则从国防安全出发,担忧持续军援掏空本国军火库存,导致自身防御能力下降。   三种诉求看似分散,实则都在质疑“欧盟统一援乌框架”对中东欧国家利益的漠视,这与西欧国家主导的援助逻辑形成鲜明对立。   捷克的转向很快在欧盟内部引发连锁反应,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第一时间与巴比什通电话,双方明确表示将在欧盟会议上就援乌议题“协同作战”。   早在2025年10月的欧盟峰会上,匈牙利就否决了冯德莱恩提出的“动用俄资产援乌”计划,如今加上刚掌权的捷克,再联合早已停援的斯洛伐克,中东欧“务实派同盟”已初具雏形。   这个同盟的形成直接冲击了欧盟的援助计划,原本计划推出的1400亿欧元“赔偿贷款”因三国反对被迫搁置,欧盟委员会试图用“联合借贷”施压的方案,又遭到德国、荷兰等“节俭派”抵制,布鲁塞尔精心维系的援乌共识瞬间陷入瘫痪。   意大利则与捷克的直接转向形成有趣对照,梅洛尼政府刚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新型SAMP/T防空导弹,看似延续亲乌立场,实则暗藏玄机。   这笔援助的资金来自欧盟军事贷款,意大利自身并未额外拨款,且导弹生产订单全部交给本国莱昂纳多公司,既赚足政治声望又拉动本土军工经济。   意大利还在欧盟内部悄悄联合法国,要求援乌资金必须优先用于“乌克兰西部防御”,而非顿巴斯前线。   这种看似细微的调整,实则是在为冲突长期化做准备,避免过度投入影响自身在地中海的战略布局。   捷克新政府的动作已开始影响乌克兰前线态势。由捷克前政府主导的“百万炮弹计划”被紧急叫停,这个原本承诺向乌输送13亿欧元弹药的项目中途搁置,直接导致乌军顿巴斯战区的炮击频率下降三成。   关键是,捷克军工企业随即暂停了对乌的弹药维修合作,而此前捷克承担了乌克兰近四成的苏制炮弹翻新任务。   基辅官员透露,曾试图协调波兰接手相关合作,但波兰提出的条件是乌克兰必须放弃与捷克的粮食出口协议,这种地缘利益的交换,让乌克兰陷入“被拿捏”的被动境地。   此外,虽然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批准了2026财年5亿美元对乌援助,但这笔资金远低于2025年的3亿美元基数,且还需通过众议院协调与总统签署等多重程序。   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国务院近期私下提醒欧洲盟友,“需做好阶段性减少对乌援助的准备”,这种信号与捷克等国的转向形成呼应,暴露了西方对乌支持的“利益上限”。   欧盟外交官私下坦言,美国的摇摆让本就脆弱的欧洲援乌共识更难维系,现在连德国都开始放缓豹2坦克的交付进度,生怕独自承担责任。   网友的讨论点透了本质,有人说捷克的选择是“地缘清醒”,不再做西欧的“战略棋子”;也有人认为这是“乌克兰战场颓势的直接反馈”。   无论哪种解读,都无法否认欧洲对乌支持的根基正在松动。   三个右翼政党能在捷克联合执政,实质是踩准了中东欧国家“利益优先”的战略节奏,这种变化比任何战场消息都更能说明问题。   信息:捷克三党将联合执政 下月中旬前完成组阁 2025-11-03 22:44·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