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

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   2025年9月的“自由之刃”军演中,美国只派出“蓝岭”号指挥舰坐镇后方,全程专注于情报协调与指挥保障,而日本自卫队的F-35战机则深度参与防空反导、海上拦截等实战化课目,网络作战单元更是首次纳入演练序列。   这种角色分工不是偶然,美国的“收”与日本的“放”形成尖锐对比,而这背后的生存逻辑与资源博弈,恰恰印证了温铁军教授对城镇化的警示有多关键。   美国的“不敢”藏在产业链的致命短板里。作为军事强国,它在稀土这一战略资源上却被死死卡住脖子。   全球90%的重稀土产量由中国掌控,而美国重稀土需求中,镝、铽等导弹、芯片必需的关键元素对中国的依赖度高达95%以上。   F-35战斗机单机就要消耗417公斤稀土,“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需求量更是超过4吨,一旦冲突导致供应中断,美军主战装备生产线不出三个月就会陷入停滞。   更现实的是,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矿只产轻稀土,且缺乏分离提纯技术,即便砸50亿美元重建产业链,也要等到2035年后才能实现部分自主。   这种对外部供应链的深度绑定,让华盛顿在亚太的军事动作始终带着顾虑吗,比起战场胜负,国内军工产能萎缩、高端产业瘫痪的风险更难承受。   日本的“胆子”则是被生存困境逼出来的绝境选择。   2025年其防卫预算飙升至8.7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2832亿日元专门投向卫星星座建设,2976亿日元砸向高超声速导弹研发,这些投入都直指一个目标:守住海上生命线。   这个岛国80%的能源、90%的石油和70%的谷物都要靠海运输入,一旦海峡被封锁,本土电厂一周内就可能出现供电缺口,超市货架十天内就会面临空荡危机。   这种结构性焦虑让日本在军演中表现得异常激进,9月美日“坚毅之龙”演习中,它不仅出动1.9万兵力覆盖多个战略要地,还配合美军完成了“堤丰”中程导弹在日本的首次部署,这种冒险姿态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没有退路的必然。   美日的战略差异,在俄乌冲突的镜鉴里看得更透彻。俄罗斯能扛过三年战事,靠的正是资源自主的底气。   2025年石油产量预计达5.1亿吨,小麦产量8500万吨,自给率超过110%,自家资源足够支撑军需消耗。   而欧洲早年为了工业发展牺牲农业,如今粮价仍比战前高15%,东欧多国甚至面临粮食短缺风险。   这组对比戳中了要害:大国博弈到最后,拼的从来不是武器数量,而是基础资源的自主能力。   这正是温铁军教授反复强调的核心。我国14亿人口中还有5亿居住在乡村,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供需紧平衡的态势从未改变。   温铁军曾直言,激进城镇化会毁掉应对风险的“缓冲垫”,这话在当下的地缘形势里越品越有分量。   他提出的“第三资产池”理念,在浙江“百千万”工程中已经落地见效:   县级成立融资平台盘活财政资金,乡镇统筹业务形成规模效应,村级保留收益分配权,这套机制让农机使用效率提高15%,生产资料采购成本降低30%,既解决了农村融资难题,又守住了耕种根基。   乡村的价值远不止于种粮。四川郫都区把传统林盘院子打包成生态资产包,通过“纪委监督+平台交易”模式实现价值变现,让村民分享到生态红利。   贵州榕江的“村超”仅凭足球赛事就激活百亿级消费,证明乡村文化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经济增量。   这些实践都印证了温铁军的判断:乡村不是城镇化的“包袱”,而是能承载生态、文化、产业的多元载体。   2025年数据显示,农村5G通达率已突破90%,3.13亿农村网民通过云端对接市场,这让“就地现代化”从理念变成了可触摸的现实。   当美国在日本部署“堤丰”导弹试图构建威慑,当日本砸重金打造卫星星座监控海运通道,这些动作都在提醒我们:资源安全才是大国博弈的终极底气。   俄罗斯靠粮食能源自主扛住制裁,美国因稀土依赖束手束脚,日本为资源通道孤注一掷,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守住自己的“饭碗”,才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   温铁军教授反对逼着农民进城,本质上是要守住乡村这道安全防线,让19亿亩耕地成为永不失守的“粮仓”。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