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15年,曹德旺拿出100万给一个小女孩换肾,可谁知,小女孩治愈后,却给曹德旺

2015年,曹德旺拿出100万给一个小女孩换肾,可谁知,小女孩治愈后,却给曹德旺一个从没有想过的“报答”……   2015 年福建福清,曹德旺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捏着封皱巴巴的求助信,信纸上歪扭的字迹写着:“女儿得肾病要换肾,求您救救她。”   他放下信纸,立刻让助手去山区核实情况,心里没多想 —— 做慈善这些年,这样的求助信他收过不少,却没料到这次救助会延伸出后续多年的帮扶,更藏着他对慈善的深层思考。   三天后助手带回消息:女孩脸色蜡黄、肚子肿胀,家里连像样的床都没有,早已欠债累累,手术费对他们而言是天文数字。   曹德旺当场拍板:“所有费用我来出!” 不仅拿出 100 万手术费,安排女孩住进福州最好的医院,还特意叮嘱医生 “用最好的方案,别考虑费用”。   那段时间,他再忙也会抽空去探望,每次都带着玩具和儿童读物,还让秘书联系学校,提前为女孩安排康复后的学籍 —— 他不仅想救孩子的命,还想让她回归正常生活。   半年后女孩恢复良好,却在出院前央求医生多开抗排异药,说 “这样曹伯伯就会继续给钱,家里能盖新房子”。   这话传到曹德旺耳朵里,他没发火,反而让助手去了解女孩家的实际困境:原来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是父亲打零工,盖房是为了给男孩娶媳妇。   他当即决定,除了营养费,再资助女孩父亲参加技能培训,帮他找份稳定工作 —— 这一举措,让女孩家彻底摆脱了 “靠求助度日” 的困境,是他慈善中 “授人以渔” 的重要贡献。   2020 年,曹德旺的助手偶然得知,女孩家靠父亲的稳定工资,不仅盖了新房,还种起了果树,特意带了箱自家产的橘子来感谢。   曹德旺看着女孩发来的成绩单(数学考了 92 分),笑着对助手说:“当初没停了帮扶是对的,救急更要救穷,这才是真慈善。”   其实这样的 “长效帮扶” 在他的慈善经历中并不少见:早年资助过的贫困生,他会跟踪到大学毕业,帮优秀者推荐实习机会;帮扶过的重病家庭,会根据其能力提供就业帮扶,避免二次返贫。   有次他去山区考察,发现当地农产品滞销,当即联系企业帮忙搭建电商平台,还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让近百户农民靠特色种植增收 —— 这是他从 “给钱” 到 “建体系” 的慈善升级,也是他的重要贡献。   曹德旺的慈善理念,源于他童年的贫困经历。 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 9 岁才穿上第一双鞋,靠捡柴火、卖烟丝补贴家用。   1983 年刚承包镇办玻璃厂时,厂子利润微薄,他听说母校课桌破旧,咬牙掏出 2000 元(相当于半个月利润),还亲自去学校帮着换课桌 —— 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做慈善,却已埋下 “务实” 的种子。   后来福耀玻璃上市,他的慈善规模越来越大,却愈发 “较真”:2010 年给西南五省捐两亿抗旱款,他要求扶贫基金会把管理费压到 3%,每户发款差错率不超过 1%,还派团队实地抽查,确保每笔钱都用到农户身上。   他说:“不是抠门,是善款来的不容易,要对得起捐钱的人,更要对得起需要帮助的人。” 这种对慈善透明化的推动,成为他行业内的标杆贡献。   近年,曹德旺不仅个人捐款,还牵头成立慈善基金会,制定《慈善项目管理规范》,从受助人筛选、资金发放到后续跟踪,形成完整流程。   有次基金会发现受助家庭虚报病情,他照样让团队结清医疗费,却在规范中新增 “家庭资产核查” 环节,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 —— 既保留善意,又完善体系。   如今在福清老家,人们仍习惯叫他 “曹菩萨”,有人算过,这些年他累计捐款近两百亿,更推动建立了一套可复制的慈善管理模式,让更多人受益。   他办公室挂着幅 “天下人管天下事” 的字,每次有人问起慈善,他就指指那幅字:“做慈善不是一时兴起,是长久的责任。”    而那份写着歪扭字迹的求助信,如今被他珍藏在基金会档案里,时刻提醒自己:慈善的初心,是让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     主要信源:(中国国情——《2015年,“玻璃大王”曹德旺拿出100万给一个女孩换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