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635年,李渊奄奄一息,把5岁小儿子李元婴托付给李世民,让他好好照顾弟弟。李元婴

635年,李渊奄奄一息,把5岁小儿子李元婴托付给李世民,让他好好照顾弟弟。李元婴很聪明,他只想当一个快乐的王爷,故而得以善终。   此时李世民已登基十三年,而李渊的幼子李元婴才刚懂事。这个被托付给新帝的孩童,后来成为滕王,留下了中国建筑史上著名的滕王阁,也开创了唐代宗室特殊的生存之道。   李元婴出生于贞观四年,当时李渊已退位为太上皇。他的生母柳宝林原是李渊晚年的才人,在宫中地位不高。这个孩子的降生,对晚年李渊而言既是慰藉,也是牵挂。在生命最后时刻,李渊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年幼的儿子。   李世民接过这个重任时,正值贞观盛世。他刚刚平定西域,朝中能臣辈出。但对这个异母幼弟,李世民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宽容。   李元婴七岁受封滕王,食邑万户,远超寻常亲王的标准。这种优待,既是对父亲遗命的履行,也是新帝自信的体现。   李元婴在宫廷中长大,目睹过不少宗室风波。他的侄子魏王李泰因争储被贬,堂兄汉王李元昌因谋反被诛。这些事件让年幼的滕王早早明白,皇权面前,血缘并非护身符。   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做个不同政事的逍遥王爷。   贞观十三年,十五岁的李元婴离开长安,前往山东滕州就藩。临行前,李世民特意赐他金帛无数,还派了最好的工匠随行。这次就藩开启了他修建楼阁的生涯。   在滕州,他建造了第一座滕王阁,每逢宴饮必邀文人墨客吟诗作赋。   这种纵情声色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不少朝臣的非议。御史多次弹劾他奢靡无度、劳民伤财。但李世民总是轻描淡写地处理这些奏章,甚至说过"滕王年幼,不必苛责"的话。   这种宽容,源于李世民对宗室政策的深思熟虑。   李世民深知,一个沉溺享乐的王爷,远比一个有政治野心的王爷更让人放心。他乐见李元婴沉迷建筑艺术,这正好符合"宗室不干政"的治国方略。   因此,当其他宗室因参与政治而遭贬黜时,李元婴反而因不同政事而获得更多赏赐。   李治继位后,李元婴的处境依然稳固。他先后被调任隆州、寿州等地,每到一处必建楼阁。在隆州时修建的阆苑,后来成为蜀中名胜。   这位王爷似乎对建筑有着特殊热情,他将长安的建筑风格带到各地,促进了唐代建筑艺术的传播。   李元婴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不学无术"。他好歌舞、善绘画、爱建筑,就是不过问朝政。   当武则天逐渐掌权时,他主动献上精心绘制的《百鸟朝凤图》,既表达了忠诚,又展现了自己只爱艺术的形象。   这位王爷活到六十四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后四朝,见证了大唐最辉煌的时代。他的子女也都得以善终,这在唐代宗室中实属罕见。他的孙女后来成为唐玄宗的才人,延续着这一支脉的荣华。   李元婴去世时,武则天已称帝多年。她追赠李元婴为太尉,并让他的子孙承袭爵位。这种礼遇,在武周时期对待李唐宗室中极为少见。究其原因,正是李元婴一生不涉政治的生存智慧所致。   滕王阁经历代重修,最终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这座建筑成为李元婴留给后世最直观的遗产,也见证了一个王爷的特殊生存之道。在充满血腥的皇权斗争中,李元婴用他独特的方式,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空间。   在太宗至武周这段权力更迭最剧烈的时期,李元婴始终保持着超然姿态。这种明哲保身的智慧,使他成为初唐少数得以善终的亲王,也为后世宗室提供了一种生存范本。   信息来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南昌滕王阁》   文|百分百真茶萃取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