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又是彩礼惹的祸?!”河南夏邑,男子给了一女子10万元余元彩礼后,与对方订婚,而

“又是彩礼惹的祸?!”河南夏邑,男子给了一女子10万元余元彩礼后,与对方订婚,而后因与对方发生矛盾,与对方解除婚约。随后,男子还想要与对方在一起,并同意对方将彩礼增加到36万元。结果,再次与对方订婚当日,男子因父母未给对方送彩礼,与父母发生争执而后离家轻生。 涉事男子叫王磊,28岁,是夏邑县下辖村子里的普通青年。父母常年在浙江的工地和服装厂打零工,父亲扛钢筋、母亲剪线头,一年到头除去房租和基本开销,能攒下的钱不过三万出头。 王磊的父母接到消息时,还在流水线上赶工。父亲手里的钢筋还没放下,电话里传来村干部急促的声音,老两口当场腿软,连夜买票往家赶,一路上除了流泪就是自责,总觉得是自己没本事,没满足儿子的要求。可谁能想到,10万元彩礼已经掏空了家里的积蓄,甚至还借了两万块外债,36万对这个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在农村,28岁确实到了被催婚的年纪。王磊性格内向,平时话不多,外出打工几年也没遇到合适的人,这次订婚原本让父母松了口气,以为儿子终于有着落了。可矛盾解除后,女方提出彩礼翻倍到36万,王磊居然一口答应。他大概是太怕失去这段感情,太想快点成家,却忘了父母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那些日子,王磊很少和父母沟通,只知道催着家里凑钱,他没见过父亲扛钢筋时汗流浃背的样子,没摸过母亲剪线头磨出老茧的手,更没算过父母要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攒够这36万。 其实,河南部分农村的彩礼确实存在偏高的情况,但大多是基于当地经济水平的合理范畴,像这种从10万涨到36万的“加码”,本身就透着不合理。婚姻的基础是感情,不是用彩礼堆砌起来的数字。女方或许觉得这是考验男方诚意的方式,却没考虑到这个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更没意识到这样的要求可能会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而王磊的冲动,不仅让自己失去了生命,更给父母留下了一辈子的伤痛,那些年在外打工的辛苦、省吃俭用的坚持,瞬间都失去了意义。 从法律角度来说,《民法典》明确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给付彩礼一方有权请求返还彩礼。王磊第一次支付的10万元彩礼,其实在解除婚约后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索要,可他没有选择维护自己的权益,反而选择用增加彩礼的方式挽回感情,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可取。婚姻不是一场交易,彩礼更不是衡量爱情的标准,过度追求高价彩礼,只会让婚姻变味,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更让人揪心的是,类似的悲剧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因彩礼问题引发的争执、轻生事件时有发生。这背后反映的,是部分年轻人婚恋观的偏差,以及农村婚恋市场的现实压力。性别比例失衡让一些地区的彩礼水涨船高,不少家庭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不惜掏空积蓄、背上外债,婚后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而年轻人在婚恋过程中,往往容易被情绪左右,忽略了与父母的沟通,也忘了婚姻的本质是相互扶持,不是单方面的索取。 王磊的父母现在还沉浸在悲痛中,他们或许永远想不通,为什么儿子会为了彩礼和自己争执,为什么会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可这件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彩礼应当量力而行,婚姻需要理性对待。作为年轻人,要体谅父母的不易,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不顾家庭实际;作为长辈,也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婚恋想法,及时疏导压力;而作为婚姻的双方,更应该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靠高价彩礼换来的,而是两个人携手同行、共同经营的结果。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就轻易放弃。王磊的悲剧值得每个人反思,彩礼可以有,但不能成为压垮家庭的重担;婚姻可以期待,但不能失去理性的判断。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让婚姻回归爱情的本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