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乌军无人机狂轰,俄军拦截吃力,背后是供应链的较量 最近一周,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

乌军无人机狂轰,俄军拦截吃力,背后是供应链的较量 最近一周,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都发布了战报,俄方声称他们击落了超过1700架无人机,还摧毁了10枚海马斯火箭弹和2枚海王星导弹,乌方则表示他们炸毁了不少俄罗斯军队的坦克和火炮,并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实施了反攻,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没有提到人员伤亡情况,也没有说明占领了哪些地区,当前双方较量的重点在于摧毁对方装备的数量,而不在于夺取具体地点。 这1700架无人机数量很大,创下单周最高纪录,这些无人机里有很多是从民用型号改装过来的,比如大疆那种常见机型,也有北约方面提供的廉价自杀式无人机,俄罗斯方面使用了电子干扰设备、高射炮甚至动用战斗机进行拦截,但成本实在太高了,击落一架无人机需要花费上百倍的资金投入,这表明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在面对这类低空、慢速、体积小的目标时仍然存在不足,整体应对显得吃力。 俄方这次专门提到拦截了十枚海马斯火箭弹,这是他们第一次公开说成功打下来这种武器,过去乌军常用它攻击后方目标,比如克里米亚大桥,现在能够拦截下来,可能是因为雷达系统有了改进,或者诱饵技术变得更有效,乌克兰自己研发的海王星导弹虽然算是本土产品,但关键部件仍然依赖西方国家供应,这一拦截结果让西方方面感到担心,他们害怕相关技术会流到不对的地方去。 现在打仗不光看前线士兵有多少,更要看谁家工厂能撑得住,俄罗斯专门轰炸乌克兰的兵工厂和武器库,想切断北约送来的补给线,乌克兰这两年也在努力自己生产武器,比如第聂伯罗的工厂已经开始造导弹了,不过像火控系统和引信这类精密零件,还是得从欧洲买进来,所以利沃夫这种中转站就成了重点挨打的目标,两边较量的不是阵地,而是生产线和运输链。 10月31日乌克兰和俄罗斯同时发布战报,正好碰上西方议会放假,乌克兰方面没有提到轰炸俄罗斯境内油库或指挥所的事情,可能是为了避免过度刺激俄罗斯,也可能是战术发生转变,现在更注重精准打击军事目标,不再进行大规模无差别轰炸,这种策略与2022年袭击克里姆林宫那次象征性行动不同,当前的重点在于瘫痪俄罗斯的整体作战体系。 有意思的是,俄罗斯这边也开始学着仿制海马斯火箭弹,据说第三季度已经进入测试阶段,这场仗打到这个地步,逼得两边都在互相学对方的技术,乌克兰那边拼命制造便宜无人机,俄罗斯这边就努力抄作业,现在早就不是谁拳头更硬的问题了,而是看谁的产业链更稳、谁脑筋转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