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美双方突然宣布恢复高层沟通。 韩国《中央日报》直言担忧,小国夹在两头掰手腕,最怕成本不可控。 2016年,韩国决定部署“萨德”,2017年入场,对华关系降温,入境游客与演出下滑。对照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额达6906亿美元,通道并未关闭。 2018年关税升级后,韩国制造外迁与替代采购增多,汽车、化工按单调整。对照中美仍有大量货贸往来,合作空间依旧存在。 2022年10月芯片新规落地,三星、海力士获临时许可,在华工厂设备更新受限。对照美国把门槛压在高端制程与存储,管到工具与服务。 这两家企业的产线需要细算停线风险,主管部门评估对华业务占比与替代方案。对照台厂与美厂同步申请豁免,规则仍在调整。 驻韩美军费方面,2021年签署新协定,韩国分担费上调13.9%,谈判周期拉长。对照特朗普时期提出将分担费提高到约50亿美元的设想,最终未执行。 同一阶段,美国对盟友的军费要求加码,韩国企业的现金流和投资计划被迫重排。 现在,中美恢复对话,关键是看执行,是否能形成稳定、可预期的安排。 韩国要把账算细:对华供应链的订单边界、敏感技术的合规红线、对美分担费的节奏与上限。 企业层面,三星、海力士需要在许可期内完成设备替换与数据合规,减少停摆风险。 政策层面,给出明确窗口期和操作规则,降低企业等待与试错成本。 小国不怕两头吵,怕规则一夜变脸。稳住节奏,留出回旋空间,才能少付不必要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