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前雅思6.5,落地却连点咖啡都张不开嘴”——别笑,65%的中国留学生都在这一步被瞬间打回原形。 有人选择继续混中文圈,有人干脆闭嘴少说话。 偏偏就有两个普通学生,给自己定了条死规矩:同一屋檐下,谁说中文谁洗碗。 三个月后,俩人把打工面试聊成了脱口秀,连澳洲口音都带上了。 秘诀? 把英语变成生存工具,而不是考试科目。 超市搬货、慈善旧衣店叠衣服、给本地大爷指错路,全算课时。 悉尼大学最新数据说,参加“语言伙伴计划”的学生口语能跳40%,可没人告诉你,先得敢把脸皮扔进垃圾桶。 毕业回国那天,行李里没袋鼠玩偶,却多了四年真实简历:能吵架、能开票、能教老板用Zoom。 HR直接加价35%,买的不是洋文凭,而是“真敢开口”这四个字。 留学贵,贵不过躲回母语舒适区浪费的那几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