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 释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 释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帖》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行书的代表作,纸本25行共129字,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黄州寒食诗帖》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3年)四月,是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三年前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精神上极度压抑寂寞之时,作两首寒食诗以为遣怀。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从诗中细细体味东坡的内心世界,可以感觉到,他把伤感化作为一种力度、一种生命的刚性。他在诗中所说:“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读其诗文,感其心境,为之动容。 读其诗,诗中字字含泪,生活的凄苦,处境的悲凉,心境的感伤,有强烈的感染力;观其书,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通观《黄州寒食诗帖》,东坡将自己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之中。刚开始写的时候心情相对平静,因而字体平缓端正,愈向后写感情变化愈大,用笔结字随之急剧变化、字越写越大、笔势越来越急促。最精彩的是中段,感情像火山喷发一样不可抑制,最后又复归平缓。《黄州寒食诗帖》中显示出来的动势,有感而出,起伏跌宕,迅疾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从书法意境看,有颜鲁公的沉雄,用笔厚重;也有杨凝式的飘逸自然,癫狂潇洒;更有李建中的丰满润泽,骨肉停匀。苏东坡借鉴了诸位先贤的书法特色,加上自己的融会贯通,以我化古,书追前贤、道法自然。此帖非常巧妙地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极致之境。全篇有雄肆豪放之风,清雅书卷之气,情感发自丹田,气势贯于手笔,苏东坡运用深厚的书功底,娴熟的笔墨技巧,“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