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审计署 2013 年的公告说得清楚,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测算本来是 2485.37 亿,实际花了 2078.73 亿,比计划还省了 400 多亿,这笔钱里既有枢纽工程的投入,也包含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安置的费用,资金来源主要是三峡建设基金和电网收益这些,连当初借的贷款都早就还清了。 这其中最被看重的就是防洪,这可是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也是最没法用单纯金钱衡量的价值。以前长江中下游尤其是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也就 10 年一遇,老百姓年年汛期都得提心吊胆。 三峡水库有 221.5 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相当于 4 个分洪区的大小,能控制荆江河段 95% 以上的洪水来量。从 2003 年到现在,累计拦洪快 70 次了,拦洪总量超过 2200 亿立方米,光 2020 年就顶住了 78000 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比 1998 年的大洪水还猛,最后把下泄流量控制在 49400 立方米每秒,直接避免了荆江分蓄洪区启用。 要知道分洪区一用,沿线 1500 万人口、2300 万亩良田的安全就没了保障,单算减少的洪涝灾害损失,水利专家早说了这部分就够收回投资成本。 再看发电的收益,这可是实打实的经济回报,三峡电站装了 34 台机组,总装机容量 2250 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从 2003 年首台机组发电到 2024 年底,累计发电量已经超 1.7 万亿千瓦时,2020 年一年就发了 1118 亿千瓦时,创下过单座水电站的世界纪录。 这些电输送到华中、华东、华南等九省二市,6 亿人都能用得上,多年平均发电量能占到全国水电产量的 10%。按每千瓦时电支撑 10 元 GDP 算,这些电已经撑起了 15 万亿以上的 GDP。 而且这还是清洁能源,相当于节约了 5.5 亿吨标准煤,减少 14.9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要是算上环保治理的隐性成本,这笔收益更没法估量。 航运的改变更是让长江这条 “黄金水道” 真正活了起来,以前川江航道全是险滩,“自古川江不夜航” 可不是瞎说的,船舶运输成本高得吓人。三峡建成后,改善了 570 公里航道,淹没了 130 处险滩,五级船闸能过 5 万吨级船队,升船机 3000 吨级的船过坝也快得很。 货运量蹭蹭往上涨,2011 年就突破 1 亿吨,到 2024 年底累计过闸货运量超 21 亿吨,2024 年一年就过了 1.59 亿吨。运输成本降了三分之一还多,能耗减了近三分之二,光替代陆路运输每年就能省 57 亿多,年均航运效益达到 344 亿,西南腹地的物资往沿海运方便太多,这对长江经济带的拉动可不是小数目。 还有水资源利用的好处,很多人没太留意。三峡水库是国家重要的淡水战略储备库,正常蓄水位 175 米,能 “蓄丰补枯”。这些年枯水期累计给下游补水 2732 天,总量超 3600 亿立方米。 2011 年中下游大旱,5 月到 6 月就补水 54.7 亿立方米;2022 年夏天水位低,又补了 15.1 亿立方米。不光保障了沿江城市的生活用水,还改善了 735 万亩农田的灌溉,900 多万人受益。这要是靠其他水利设施来补,得额外花多少投入,这笔账也得算进去。 可能有人会说还有维护成本,但三峡工程的资产划分得很清楚,1729 亿资产交给了三峡集团,348 亿输变电资产给了国家电网,这些资产一直在持续产生效益。 而且建设过程中还精打细算,通过完善制度处置闲置资产,没让资金浪费。现在看来,当初的投入早已经通过防洪、发电、航运这些效益连本带利地赚了回来,更别说它在能源安全、防洪安全、生态调节上的长远价值,这些根本没法用简单的数字衡量。 其实算到这儿就该明白,三峡大坝的 “账本” 从来不是一本单纯的经济账。它更像一本保障民生的安全账,一本推动发展的经济账,还有一本绿色环保的生态账。运行二十多年来,那些实实在在的防洪安澜、清洁电力和黄金水道,早就把当初的投入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而且这份回报还在一年年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