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83年,曹德旺去旅游买了一根拐杖,坐车时被司机呵斥:“小心点,碰坏车玻璃你可

1983年,曹德旺去旅游买了一根拐杖,坐车时被司机呵斥:“小心点,碰坏车玻璃你可赔不起,”曹德旺问:“要多少钱,”司机说:“8000元一块,”曹德旺一听怒骂:“这也太欺负人了!” 1983年夏末,曹德旺抽时间去武夷山游玩,本是为散心,顺便买了根拐杖当纪念。坐上出租车时,司机提醒拐杖别碰玻璃,赔不起高价,这话让他当场愣住。作为玻璃生意人,他清楚普通玻璃成本,却没想到汽车玻璃标价八千元。这数字在当时等于几年工资,瞬间让他警醒,国内市场竟有这么大空白。 回厂后,他没拖延,立刻派人去福州和厦门配件市场查价,自己也跑多家修理厂收集数据。结果显示,进口皇冠车挡风玻璃七千多,大众侧窗五六千,全靠日本和美国供货。国内厂子试产过,但质量不稳,通不过车厂标准。这调查让他看到,整个汽车玻璃链条被进口垄断,关税运费层层加码,车主和司机负担沉重。 他继续深挖,去海关仓库观察卸货流程,确认九成货源国外来。仓库管理员透露,国产尝试多失败于设备落后,产量低。曹德旺还买来旧技术书,翻阅玻璃工艺,标注关键参数。同时走访国企工程师,了解夹层和钢化要求。这些积累暴露问题根源:技术缺口大,国内无完整生产线,进口商随意定价。 调查中,他发现老百姓修车常为玻璃费争执,供应商坐地起价。跑了十多家厂,记录上百报价,平均价七千多。这不只经济压力,还影响出行安全和汽车普及。曹德旺认识到,打破垄断需从根上入手,引进设备和人才是关键。他开始联系芬兰厂家,预算进口生产线,同时低价购上海老厂图纸,作为起步参考。 这些行动从拐杖事件起,历时数月。他组建小团队,分工试验配方和工艺,资金一度紧巴巴,但坚持下来。初步数据表明,进口玻璃虽贵,却因垄断维持高位。曹德旺的调查不光查价,还摸清市场痛点,为转型汽车玻璃打下基础。这步棋让他从被动卖家变成主动破局者。 调查收尾后,曹德旺转向实战,1984年起买芬兰设备和上海图纸,组建二十多人团队攻关。从矿石配比到高温烧制,反复试验,废品率高,设备坏几次,资金链拉紧。他带头住厂,监督每个环节,调整工艺直到样品过检。1985年,第一批玻璃达国际标准,透光和强度合格,推向市场仅进口三分之一价。 1987年,他集资六百万成立福建耀华玻璃,后改福耀,专注汽车线。迁厂扩产,订单涌来,国产玻璃抢占份额,进口价降到两千多。车主受益,维修成本实惠。曹德旺持续研发,投钱搞夹层和彩边,1993年公司上市,资金雪球滚大。到2000年,出口欧美,供通用福特,全球份额升。 2014年,投资六亿在美国建厂,收购通用旧址,本地化管理化解劳资纠纷,2018年盈利。福耀年产值超三百亿,占市场三成。曹德旺退后,儿子曹晖掌舵,他转慈善,捐百亿建校养老。闲时巡视车间,看着生产线运转,行业从卡脖子到领先,全凭那份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