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第三届成都国际文学周开幕式暨第十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仪式在成都崇州市的千年园林罨画池畔举行。适逢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诞辰900周年,这场以“传承天府文韵绽放蓉城之美”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文学+实景演艺+数字光影”的沉浸式体验,成功连接了历史文脉与当代文学活力。
本届文学周是在《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成都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后举办的首个重磅文学品牌活动,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近200位中外文学名家、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代表、国际友人及国内多个城市的文化界代表齐聚蓉城,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学盛事。



▲现场
开幕式上,在罨画池的园林实景中,打造了一场从入场即开始的全沉浸式文学之旅。嘉宾甫至,便在《陆游·梦回罨画》迎宾舞中步入宋韵场景。随后,沿湖欣赏画舫清音,于银杏林中体验猜灯谜、投壶、点茶等丰富多彩的“宋潮”夜生活,并在陆游祠先睹“陆游诗意书画展”。开幕式上,“文润天府”“梅馨千年”“锦城新声”三大篇章依次呈现。
作为开幕重头戏,第十届华语青年作家奖揭晓了四大奖项的6部获奖作品。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皮影》(钱幸)、《灯花》(程婧波);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把头》(孙昱莹)、《张黑女》(林檎);新批评奖获奖作品:《西部青年批评家成长的困境》(周明全);非虚构作品奖获奖作品:《父恩》(周荣池)。华语青年作家奖自2015年诞生于成都以来,始终以推动文学新人成长为宗旨,历经十年耕耘已成功推举出徐则臣、田耳、张楚、董夏青青等数十位优秀作家,该奖项已成为发掘华语文学新生力量的重要平台。
活动期间,多项推动成都文学发展的重大举措集中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成都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统规划了成都文学的未来蓝图;成都文学馆筹建工作正式启动,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学综合平台;成都文学创作数字版权服务平台上线,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文学版权服务生态。同时,《青年作家》与《草堂》诗刊两大刊物的焕新推介,也展示了成都文学阵地的持续活力。
为致敬陆游诞辰900周年,开幕式发布了《跟着陆游诗词游崇州》足迹地图,并举行了“莫砺锋书屋”授牌及《陆游十讲》赠书仪式。“陆游诗意书画展”也同步在罨画池博物馆开展,通过书画精品再现陆游的诗歌意境。
据介绍,文学周期间还将举办包括文学主题沙龙、敬一丹读书分享会、创作采风、征文颁奖、写作营培训等在内的多项配套活动,充分体现“文学+旅游+艺术+生活”的融合理念。
成都国际文学周通过构建“一周、一奖、N活动、多产业”的格局,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桥梁。
红星新闻记者董馨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