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诸葛瞻年仅8岁,其最终结局如何? 诸葛亮去世那年,诸葛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诸葛瞻年仅8岁,其最终结局如何? 诸葛亮去世那年,诸葛瞻才 8 岁,这个捧着父亲《出师表》长大的孩子,最终没能像父亲那样撑起蜀汉的天,反倒在 37 岁那年战死绵竹,用性命续写了诸葛家的忠义名声。 其实诸葛亮生前就对这个老来子有些担忧,他北伐时给诸葛瑾写信说,瞻儿聪慧是聪慧,可太早就显露出才气,怕将来成不了能挑重担的人。事实也确实像他担心的那样,诸葛瞻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裹在父亲的光环里。 17 岁那年,他娶了蜀汉公主,袭了武乡侯的爵位,从骑都尉一路做到侍中、尚书仆射,朝廷还特意给他加了 “军师将军”。这可是当年诸葛亮专属的官职,明眼人都能看出蜀汉朝廷对他的期许有多高。 可这份期许里藏着陷阱。蜀地百姓念着诸葛亮的好,但凡朝廷出了啥利民政策,哪怕不是诸葛瞻提议的,大家都传是 “葛侯做的”,慢慢就把他的名声抬得比实际能耐高了。等他真的和董厥一起执掌朝政,才发现朝堂早不是父亲在时的模样:宦官黄皓在刘禅身边弄权,他想管却扳不动。 大将军姜维年年北伐耗空了国力,他联合大臣想夺姜维兵权,结果姜维干脆躲到沓中避祸,反倒把矛盾闹得更僵。内忧外患搅在一起,诸葛瞻空有职位,却没办成几件实在事。 真正的考验在公元 263 年砸了过来。魏将邓艾带着精兵偷渡阴平,绕开姜维的防线直插蜀地腹地,江油守将不战而降,成都一下子暴露在刀尖下。 刘禅急得乱了阵脚,只能派诸葛瞻领兵北上阻击。毕竟这时候,“诸葛亮的儿子” 这块招牌,比任何军令都能稳住人心。 可战场从不是靠名声赢的。诸葛瞻带兵到了涪县就犯了难,尚书郎黄崇跪在地上哭着劝他:“赶紧抢占险要山头,别让邓艾进平原!” 他却犹豫不决,眼睁睁放敌人长驱直入。等蜀军前锋被打散,他才退守绵竹关,这时候邓艾派人送来了劝降信,许他封琅邪王。 诸葛瞻气得当场斩了使者,站在阵前对将士们吼:“我对内除不了黄皓,对外管不住姜维,现在连国土都守不住,有三桩大罪,还有脸回去吗?” 那场绵竹之战打得惨烈,邓艾派儿子邓忠和将领师纂左右夹击,起初被蜀军打退,可邓艾拿着剑逼他们死战,魏军一下子疯了似的冲上来。 诸葛瞻骑着马在阵中冲杀,最终力竭战死,他 19 岁的儿子诸葛尚见父亲阵亡,叹着 “父子受国恩,却没能除奸救国”,也策马冲进敌阵没了踪影。 绵竹一破,成都再也无险可守,刘禅很快就捧着玉玺投降了,蜀汉就这么亡了。后来晋武帝司马炎评价他,说诸葛亮在蜀地尽心竭力,诸葛瞻临难死节,父子俩的忠义是一样的可贵。蜀地百姓也没忘了这对父子,在绵竹修了诸葛双忠祠,年年祭拜。 诸葛瞻这辈子,确实没继承父亲的智谋,甚至犯了贻误战机的大错,但他最后那句 “何面而反” 和战死沙场的决绝,倒是真的没丢诸葛亮的脸。就像后人说的,他或许撑不起亡国的危局,却守住了诸葛家最硬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