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罗斯总理正式宣布 11月3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于1日签署命令,终止与

俄罗斯总理正式宣布 11月3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于1日签署命令,终止与芬兰关于武奥克萨河水电站能源开发协议的第三和第四条,理由是芬兰自2022年4月起就单方面拒购俄电,俄方自然不再承担补偿性能源供应义务。   这份协议是1972年苏联时期和芬兰签的,核心就是围绕武奥克萨河的水电开发做文章。   武奥克萨河是条跨境河流,上游的伊马特拉水电站正好落在芬兰境内,这处水电站也就成了两国合作的关键节点——协议允许芬兰借着这条河的水资源搞水电开发,而俄方则承担相应的配套义务,其中就包括协议第三和第四条里写的“补偿性能源供应义务”。   这么多年来,双方靠着这份协议维持着能源领域的默契,芬兰能用上稳定的能源配套,俄方也能通过电力贸易获得收益,本来是笔双赢的买卖。   但这一切在2022年4月4日被打破了。当时芬兰突然单方面宣布拒绝采购俄罗斯电力,丝毫没顾及多年的合作情分,也没和俄方商量补偿或是替代方案。   芬兰这步棋明显是跟着西方对俄的步调走,但他们显然没仔细算过账:俄方的电力可不是说替代就能轻易替代的,而且单方面撕毁贸易约定,本身就违背了协议精神。   面对芬兰的突然“变脸”,俄方当时就给出了回应,俄罗斯统一电力进出口公司旗下的北欧子公司在2022年5月14日直接停了对芬兰的供电。   只不过当时俄方没把事做绝,没直接动协议本身,可能还抱着一丝芬兰回心转意的念头。   可这三年过去,芬兰不仅没松口,反而在反俄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下俄方终于不再忍耐,米舒斯京直接签令终止协议关键条款,说白了就是“你都不买我的电了,我凭什么还履行额外的补偿能源义务”。   这逻辑再简单不过,就像做生意,对方都断了订单,供货方自然没必要再保留备用库存或是承担额外的服务责任。   可能有人好奇,这第三和第四条的“补偿性能源供应义务”到底是啥?从跨境能源合作的常规条款来看,大概率是俄方要保证武奥克萨河的水量稳定,让芬兰的伊马特拉水电站能正常发电,要是遇到干旱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导致发电量不足,俄方还得额外提供电力补充,确保芬兰的能源供应不受影响。   现在这两条一终止,意味着俄方再也没有这些“兜底”责任了,往后芬兰的水电站能不能正常运转、发电量够不够用,都得自己扛着,俄方可不会再管。   芬兰官方现在估计还在硬撑,说不定会喊着“俄方此举不合理”“协议终止无效”之类的话,但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自己理亏在先。   2022年拒购俄电后,芬兰只能转头向瑞典、挪威买电,成本一下就上去了,老百姓的电费账单涨了不少,工业用电成本也跟着飙升。现在俄方又终止了补偿义务,要是伊马特拉水电站出点幺蛾子,芬兰连个“备胎”能源都没了,到时候能源短缺的锅还得自己背。   其实俄方这招也是在给其他欧洲国家提个醒:能源合作从来都是双向的,想单方面撕毁约定、既要占便宜又要搞对抗,根本行不通。   之前欧洲不少国家跟着美国对俄搞能源制裁,结果自己先遭了殃,天然气价格暴涨、电力供应紧张,现在芬兰又撞上了俄方的“硬钉子”,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米舒斯京签的这道命令,表面看是终止两个条款,实际上是俄方在能源博弈里亮出的态度:别把俄方的让步当理所当然,破坏合作就得承担后果。   而且这事也标志着俄芬关系彻底回不到从前了。冷战时期两国都能维持能源合作,现在却因为芬兰的单方面行动闹到终止协议条款的地步,说到底还是芬兰把能源问题政治化了。   俄方这次没拖泥带水,直接用命令落地反制措施,就是要让芬兰明白,俄方说到做到,既然你先破坏规则,那就得接受规则崩塌的结果。   接下来芬兰该怎么办?继续从其他国家买高价电,只能让自己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想回头找俄方谈,又拉不下脸,毕竟是自己先拒购的。   更头疼的是,伊马特拉水电站作为合作关键节点,很多技术和运营其实还和俄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协议条款终止,后续的维护、调度都可能出问题。这就像芬兰亲手拆了自己的能源安全网,现在刮风下雨只能自己受着。   说到底,米舒斯京签令终止协议条款,根本不是俄方“突然发难”,而是芬兰三年前种下的因结出的果。能源合作讲究的是互信和互利,一方非要把合作当政治筹码,另一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这事也给所有依赖跨境能源合作的国家敲了警钟:背弃约定或许能换一时的政治表态,但最终买单的还是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生福祉。芬兰现在可能还嘴硬,但电费账单和能源供应的现实,迟早会让他们看清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