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昨天一改他给国民党定下的“不统、不独、不武”两岸关系政策路线,调整放低为“台湾不拒绝统一,但只接受和平民主实现统一”。 这话听着像往统一迈了半步,实则是换汤不换药的文字游戏。所谓“和平民主”,不过是给统一设下的双重枷锁,本质还是想拖延时间、维持分裂现状。 “不统、不独、不武”本就是16年前马英九抛出的模糊论调,核心是回避统一责任,如今换个说法,内核压根没动。国台办早戳破这层窗户纸,这种表态就是变相阻碍统一进程。 2024年两岸贸易额高达2929.71亿美元,台湾单年就从大陆赚走1425.93亿美元顺差,近百万台胞在大陆安居乐业。吃着大陆的红利,却给统一提条件,哪有这样的道理? 先说说这“和平民主”四个字,听着冠冕堂皇,细琢磨全是猫腻。和平统一从来都是大陆的一贯立场,从没有谁想过要兵戎相见,毕竟两岸同胞流着一样的血,打断骨头连着筋。但马英九把“和平”当成谈判的筹码,潜台词仿佛是“你不按我的来,和平就没了”,这不是道德绑架是什么?再看“民主”,台湾弹丸之地,凭什么单方面定义统一的“民主”标准?统一是两岸14亿多同胞的共同大事,该由全体中国人一起商量着来,轮不到少数人拿着“民主”的幌子指手画脚。说白了,这就是给统一装了个软钉子,表面不拒绝,实则设置了一道永远跨不过去的门槛,本质还是想把“分裂现状”无限期延续下去。 谁都清楚,台湾经济早就离不开大陆这座“靠山”。2024年14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相当于台湾每个家庭每年能从大陆分到好几万新台币的红利。高雄的水果、台南的农产品,一船船运到大陆就能卖出好价钱;台北的科技企业,靠着大陆的供应链和市场才能做大做强。更别说近百万台胞,在大陆上学、工作、买房,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老人能得到完善的医疗保障,日子过得比在台湾还舒心。这些红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大陆同胞念着骨肉亲情,一次次让利换来的。可转过头来,某些人却拿着这些红利当资本,给统一提条件、设障碍,这跟“吃着碗里的、砸着锅里的”有什么区别?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再回头看马英九这套论调的前世今生,16年前的“不统、不独、不武”,本质就是“维持现状”的遮羞布。当年抛出这套说法,无非是想两边讨好,既不敢得罪岛内的“台独”势力,又不想失去大陆的红利,说到底就是缺乏担当,回避统一的历史责任。如今时隔16年,换了个“不拒绝统一”的说法,看似退了一步,实则是换了件马甲继续回避。国民党作为曾经推动两岸交流的政党,本该扛起促进统一的责任,可现在却始终在“统”与“独”之间摇摆,既想保住既得利益,又不想承担风险,这样的模糊表态,只会让两岸关系陷入更多不确定性,让“台独”势力有了可乘之机。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也是历史和法理的定论。统一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任何试图用“和平民主”“维持现状”来拖延统一、分裂国家的做法,都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都是在损害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大陆的善意和耐心不是无限的,让利是为了增进同胞情谊,不是为了让某些人得寸进尺。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从来没有过任何模糊的空间。不管是“不统不独不武”,还是“只接受和平民主统一”,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和言论,最终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只有实现完全统一,台湾才能获得长久的和平与发展,两岸同胞才能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