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出租屋内去世,尸体一周后才被发现,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房间里充满了用过的卫生纸,她在遗嘱中却写明:“不允许任何人看遗体!” 移居洛杉矶后,张爱玲的生活转为单调,她租下罗契斯特街公寓,靠改写好莱坞低预算剧本维持生计,每月收入刚够房租和基本开销。英文小说被出版社拒绝,她不愿妥协市场,转而接散活,经济压力让她偶尔拖欠租金。1972年起,她从伯克利大学研究岗辞职,全职写作,却鲜有突破。日常采购速食品,房间陈设简陋,只有旧电视和咖啡壶,痕迹显示出一种刻意的简化。 1983年她开始出现皮肤不适,总觉得身上有虫子爬行,先疑为虱子,后转为跳蚤妄想,这种精神障碍让她拒绝就医,只靠自购药片缓解。医生诊断为妄想型寄生虫症,与长期孤立和压力相关,她视之为真实威胁,导致生活方式大变。卫生纸用量激增,她用它擦拭身体,避免接触其他物品,房间里堆积成堆,却不敢轻易丢弃,担心残留隐患。 这种妄想直接引发搬家潮,从1983到1995年,她在洛杉矶及周边换了上百八十处住所,每次只带少量行李,包括书籍和打字机。搬迁频率高到每月几次,她选择汽车旅馆或廉价公寓,检查墙角和地板后入住,若不满意即刻走人。三年内超过一百八十次,这不只为逃避虫子,还源于对环境的极度敏感,她用酒精擦拭物品,烫平衣物,确保“干净”。朋友宋淇夫妇劝她求助,她回信简短,只谈天气和书单,从不深说病况。 经济不稳加剧困境,她曾因付不出房租,在街头拖箱子找临时落脚,雨天行走数小时才安顿。写作成了机械事,她戴手套敲键盘,稿纸上字迹不稳,脑中旧上海回忆不时干扰。遗嘱早在1992年拟定,用打字机敲出四条:禁止任何人看遗体,立即火化,无葬礼,骨灰撒海。她把正本给林式同,副本分给宋淇夫妇和律师,强调执行严格。这份文件反映她对形象的执着,宁愿无人知晓衰老模样,也不愿成怜悯对象。 1995年夏末,她心脏隐痛加重,腿脚肿胀,却不愿求医。九月一日或二日,她死于动脉硬化血管问题,躺在蓝灰毯子上,身上仅一件薄衣。公寓门锁双扣,窗帘紧拉,电视低声播放广告。一周后,房东女儿闻异味开门,空气中弥漫气味,她拨通报警。警察进屋见干瘦遗体蜷曲角落,法医确认死亡时间约六七天,无外伤。桌上通讯录指引联系林式同,他赶来认尸,告知身份。现场纸巾散落,警员记录后移出遗体,一切按遗嘱保密。 林式同和宋淇夫妇接手后事,低调执行遗嘱。警方封存公寓,清点物品时发现几箱手稿,包括《小团圆》多个版本。她遗产约三十二万美元现金加版权费,全捐给宋淇夫妇,用于中文文学研究,未留给上海亲属。火化在洛杉矶郊外小礼堂完成,无悼词无鲜花,次日林式同雇船出海,将骨灰倾入太平洋,海浪卷走灰烬。 宋淇夫妇整理遗稿,2009年出版《小团圆》,虽她生前嘱销毁,但他们视之为文化遗产,引发文坛热议。小说复刻版后出,限量九十九部,记录她修改二十余年过程。她的作品译成多国语言,影响持续,上海旧居辟为纪念室,展出旗袍和手稿。宋以朗继母后成执行人,继续管理版权,资助研究。她离世二十年后,故事仍被讨论,才华与孤独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