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当面问:和平不谈统一,那和平给谁看?郑丽文低头不接话,台下掌声稀稀拉拉。民进党天天喊“以武拒统”,结果枪口对准的,是自家孩子的未来。国民党左顾右盼,怕得罪绿营,又怕被蓝营骂没骨头。两岸不是辩论赛,不能光讲礼貌,不讲方向。统一不是口号,是祖辈的坟头、孩子的姓氏、吃饭的碗筷。 台湾政坛的两岸议题,总像一锅慢炖的汤,表面平静,底下却翻腾着各种算盘。国民党在2024年主席选举后,郑丽文上台,本意是稳住阵脚,推动经贸交流,避免在立法院继续失势。但党内老将如洪秀柱,显然不满意这种低调路线。她们一辈子的政治生涯,都围绕着九二共识转,视统一为党魂。现在,面对大陆经济体量已超台湾20倍的现实,国民党却在绿营压力下,逐步淡化政治承诺,只剩经贸数据当挡箭牌。2023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高达1010亿美元,占总出口的42%,电子产品和机械出口占了大头,许多台商的工厂直接嵌入大陆供应链。国民党如果继续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派,不仅丢了蓝营基本盘,还会让民众觉得党没了方向感。洪秀柱的质问,正好戳破了这层窗户纸:光讲和平而不提统一,等于在给对立势力留空间。两岸关系不是儿戏,国民党早年成立时,就以三民主义为旗帜,统一本是题中应有之义。 民进党当局的策略则更直接,用军购来筑墙,表面上喊“以武拒统”,实际把资源全砸向武器采购。2024年,他们从美国敲定80架F-16V战机,总价约80亿美元,加上鱼叉导弹和爱国者系统,军费开支占GDP的2.5%以上。这些装备部署后,直接拉长了岛内青年的服役期,从4个月延长到1年,多少家庭的饭碗因此晃荡。台湾年轻人失业率徘徊在12%左右,本就就业压力山大,现在还要面对军训和潜在冲突风险。民进党这么做,不是真为防卫,而是借外部势力拉高对抗调门,转移岛内民生不满。结果呢?枪口看似对外,伤的却是自家孩子的前途。去年台湾出生率跌到0.87,创历史新低,年轻人出走潮明显,许多人选择去东南亚或大陆谋生。民进党的“拒统”口号,听着硬气,落地却让普通民众买单:房价高企,医疗资源紧缺,教育经费还被军费挤压。两岸本该互补,台湾的精密制造正好对接大陆的市场需求,可民进党非要搞脱钩,2024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投资额虽达150亿美元,但审批门槛越来越高,台企回流成本飙升30%。 国民党的问题在于,党内共识松散,面对绿营的舆论攻势,总习惯低头让步。郑丽文上任后,推动的两岸交流项目,多停留在经贸层面,比如农产品出口和青年交流营,但鲜少提及政治互信。2024年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仅拿下13席议长,远低于预期,这让党高层更不敢碰统一话题,生怕被扣上“亲中”帽子。蓝营基层却不买账,许多党员觉得党在丢魂魄,早年马英九时代,至少还有ECFA框架打底,现在连九二共识都成敏感词。洪秀柱这类元老,代表了老一辈的坚持,她们见证过国民党从大陆撤台的艰辛,知道统一不是空谈,而是关乎身份认同和资源共享。两岸人口总和14亿,台湾仅2300万,单打独斗难以为继。国民党如果继续这种怕这怕那的态度,只会让绿营得寸进尺,也让统一进程遥遥无期。 两岸经贸的深度融合,已成铁板钉钉的事实,任何对抗都像在自断臂膀。202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达2000亿美元以上,半导体产业占七成,台积电等巨头在大陆设有封装厂,供应链断不了。岛内中小企业更依赖此道,去年有3万多家台企在大陆运营,提供80万就业岗位。民进党推的“新南向政策”,投资额仅大陆的1/10,成效平平,许多水果农的芒果和凤梨还是得靠大陆消化库存。国民党如果只谈经贸不提方向,就等于默认了现状维持论,可现状下,台湾的国际空间越来越窄,邦交国剩12个,军购账单却年年涨。统一不是强迫,而是自然水到渠成:两岸共享中华文化,语言相通,节日习俗相似,先人坟墓散布两地,子女教育也需稳定环境。 台湾民众的痛点,其实很简单:工作稳、孩子教、老人养。这些都离不开两岸稳定。2024年台湾CPI上涨2.5%,通胀压力下,民众对房价和物价怨声载道。民进党当局忙着军演,忽略了民生,去年台电电价上调11%,企业成本直线上升。国民党虽有心补位,但党内纠葛太多,郑丽文得平衡元老和新锐,步步为营。洪秀柱这类声音虽孤立,却道出真相:两岸不是辩论台,比的不是谁嘴甜,而是谁有实招。统一关乎祖辈安魂、后代传承、日常生计,这些接地气的元素,才是民众关心的。政客们若继续玩虚的,岛内共识难聚,外部势力只会渔翁得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