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的班子 ​党主席:郑丽文 副主席:李乾龙 季麟连 张荣恭 萧旭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的班子 ​党主席:郑丽文 副主席:李乾龙 季麟连 张荣恭 萧旭岑 秘书长:李乾龙 副秘书长:李哲华 ​政策会执行长:傅崐萁 组发会主委:李哲华 文传会主委:吴宗宪 考纪会主委:黄怡腾 KMT STUDIO:葛如钧 ​党团三长:傅崐萁 罗智强 林沛祥 发言人:牛煦庭 江怡臻 这份名单乍一看是密密麻麻的职务,细品全是郑丽文的“政治算盘”。没有冗长的铺垫,一上来就亮出“一人多职+派系全覆盖”的组合拳,既想打破国民党“老气横秋”的刻板印象,又要稳住党内山头,算盘打得够精,但能不能落地见效,还得打个问号。 最显眼的就是“一人多职”的操作:李乾龙又当副主席又兼秘书长,李哲华身兼副秘书长和组发会主委,傅崐萁更是扛起政策会执行长和党团三长的双重担子。这哪儿是人才济济,更像郑丽文刚上任的“应急之举”——用核心亲信集中权力,避免刚接手就陷入派系内耗。李乾龙作为地方派系大佬,能镇住台中、南部的诸侯;傅崐萁以“狠辣”著称,在“立法院”能跟民进党硬刚;李哲华熟悉党务和地方组织,刚好补上执行短板。这种“能者多劳”的背后,其实是国民党人才断层的尴尬,年轻干部顶不上来,只能靠老将挑大梁。 文传会主委吴宗宪的任命,简直是把“争议”写在了脸上。一个之前跟郑丽文、李乾龙都不认识的人,突然执掌国民党的宣传窗口,刚上任就闹出过“把派系冲突说成个人恩怨”的乌龙,还直言想参选宜兰县长,心思明显没全放在党务上。郑丽文选他,无非是看中他的网络声量,想靠艺人的流量打破国民党“不会宣传”的死穴。可文传会不是综艺节目,要对抗民进党铺天盖地的“抗中”舆论,需要的是精准的政策解读和坚定的立场,吴宗宪这种“边当官边想选举”的状态,能不能扛住压力,实在让人捏把汗。 四位副主席的配置,倒是暴露了郑丽文的核心诉求:稳住基本盘。季麟连来自军系“黄复兴”党部,握着深蓝最大票仓;张荣恭是连战嫡系,亲历过“破冰之旅”,是两岸事务的活字典;萧旭岑跟着马英九多年,擅长两岸青年交流;再加上地方派的李乾龙,等于把军系、连系、马系、地方山头全拉进了核心圈。这种“派系共治”的玩法,是想避免重蹈朱立伦时期“中央与地方对立”的覆辙,可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从来都是“面和心不和”,四位副主席年龄加起来快300岁,被绿营嘲讽“老蓝男俱乐部”,能不能拧成一股绳,还是个未知数。 年轻人的身影算是名单里的一抹亮色。35岁的牛煦庭和新北市议员江怡臻出任发言人,一改国民党发言人“中年大叔”的形象,牛煦庭在“立法院”质询时的犀利风格,刚好能对抗民进党的新生代战将。郑丽文也确实在补年轻人短板,近期吸纳的2000多名新党员里,35岁以下占比超60%,还计划搞“青年人才库”。可国民党“论资排辈”的传统根深蒂固,年轻干部往往只能当“门面”,接触不到核心决策,这种“表面年轻化”能不能真正吸引年轻选民,还是要打个问号——毕竟年轻人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不是光看脸。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这份名单透露出的两岸路线。张荣恭、萧旭岑都是坚定的“九二共识”支持者,郑丽文通过人事布局明确表态:国民党要重拾两岸政策优势,不再被民进党牵着鼻子喊“抗中”。这是国民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区别于民进党的关键。可问题在于,郑丽文之前也说过“两岸政策要保持弹性”,党内还有人怕“亲中”标签影响中间选民,这种“想坚定又怕冒险”的心态,会不会让两岸路线再次变得模糊? 说到底,这份班子名单是郑丽文的“改革宣言”:想靠派系平衡稳住内部,靠跨界人才盘活宣传,靠年轻人吸引选票,最终为2026年地方选举和2028年“大选”铺路。可国民党的沉疴不是靠一次人事任命就能治好的,派系矛盾、人才匮乏、路线摇摆这些老问题,都藏在名单的缝隙里。 郑丽文想把国民党从“羊”变成“狮”,可现在看来,这还是一支“老中青混搭、派系拼凑”的队伍。能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对抗民进党的舆论机器和执政优势,还要看她能不能把这些“零件”真正拧成一股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

有一阵子
有一阵子 1
2025-11-07 06:23
边走边看,确实不能希望太高,该武还是要武。
韭菜炒大葱
韭菜炒大葱 1
2025-11-07 07:41
选吴宗宪负债文宣会是最厉害的大招,吴宗宪可以请师傅张菲携江慧出山,胡瓜、张晓燕、白冰冰、蔡康永等好友的宣传声浪在小岛也是不低的,唯一需要放下身段团结的是黄安,毕竟以前私怨很深,但相信黄安在民族大义面前会一笑泯恩仇的。

用户15xxx21 回复 11-07 08:54
此吴宗宪非彼吴宗宪!

小黑
小黑 1
2025-11-07 08:58
这个是你晚上睡着了编出来的吧?都错了好几个
用户10xxx66
用户10xxx66
2025-11-07 07:16
老中青三结合有什么不好。先稳住局面,老的也就是个过度。相信郑丽文的能力,就看她能不能把民进党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