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快讯! ​乌克兰对外公布了 2025年11月5日,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对外通报,

快讯! ​乌克兰对外公布了 2025年11月5日,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对外通报,宣布从当天早上7点直到晚上9点,在乌克兰大多数地区实行轮流限电措施。 ​​这限电绝非偶然,全是俄军一轮轮空袭炸出来的后果。10月30号的全国性空袭刚过,6个州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就被打坏,部分区域直接彻底断电。 ​​苏梅州的情况最糟,10月3号遭袭后就陷入长时间断电,居民好几天连基本用电都成问题,抢修队至今没完全恢复供电。 ​​俄军的战术越来越狠,先用无人机炸出机油泄漏,再用燃烧弹头点燃燃油,就为把能源设施彻底毁了,有时单目标会派20架无人机集中攻击 。 没人能想象,在21世纪的今天,乌克兰民众还要在黑暗与严寒中挣扎。11月的东欧已经寒风刺骨,夜间气温逼近冰点,轮流限电对他们来说不是简单的“没电用”,而是生与死的考验。基辅的老人裹着三层棉衣蜷缩在沙发上,孩子趴在烛光下写作业,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黑暗里唯一的动静;哈尔科夫的居民为了买一罐液化气,要在寒风中排队四小时,物价飞涨让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俄军这套“毁能源、断民生”的战术,根本不是正规战争该有的样子。日内瓦公约早就明确规定,医院、水电设施这些民用基础设施是绝对不能攻击的红线,故意轰炸就是战争罪 。可俄军不管这些,用无人机蜂群消耗防空火力,再用燃烧弹头精准摧毁变电站,甚至对单个目标集中20架无人机饱和打击,摆明了就是要让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彻底瘫痪。这种专门针对平民生活的打击,哪里是在对抗军队,分明是在向手无寸铁的民众泄愤。 更残酷的是“修不如炸”的死循环。切尔诺莫尔斯克的抢修队员通宵焊好输电线路,深夜就被无人机再次炸断,有人连续工作48小时后当场崩溃痛哭 。苏梅州的能源设施遭袭一个多月,抢修队日夜奋战,至今仍没能完全恢复供电。这些抢修队员冒着空袭风险奔波,可俄军的炸弹永远比扳手跑得快,他们的努力在持续的轰炸面前,显得格外无力又悲壮。 国际社会不是没看到这些苦难。欧盟紧急拨付8亿欧元越冬援助,采购发电机、变压器等关键设备,还搭建防寒庇护所;加拿大、挪威也跟着加码,送来天然气压缩机和专项拨款 。可这些援助在巨大的能源缺口面前,终究是杯水车薪。乌克兰冬季天然气缺口高达44亿立方米,修复全系统需要至少22亿美元,而目前收到的援助连零头都不够,更别说还有运输困难、设施持续遭袭这些拦路虎 。 俄军或许以为,毁掉能源设施就能瓦解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可他们忘了,民心从来不是靠恐吓就能打散的。哈尔科夫居民在停电后自发组织巡逻,帮抢修队传递消息;志愿者挨家挨户分发蜡烛和取暖物资,医院里的医生靠着应急发电机,坚持为病人做手术。这些普通人的坚守,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相反,这种无差别攻击民用设施的行为,只会招致更强烈的国际谴责,让俄罗斯在道义上彻底站不住脚。 这场能源战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煎熬。扎波罗热的居民楼被空袭击中,有人当场失去生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因袭击陷入停电,引发全球核安全恐慌 。战争本该有底线,可俄军的战术早已突破了人道主义的边界,他们炸掉的不仅是输电线路,更是和平谈判的可能,是两国人民未来的希望。 随着寒冬越来越近,乌克兰的能源危机还会加剧。那些喊着“军事必要”的借口,在平民的苦难面前不堪一击;那些想着“以战促谈”的算计,终究会被历史唾弃。能源设施可以重建,但失去的生命、破碎的家园,再也回不到从前。 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让对方的民众挨冻受饿;真正的强大,也不是靠欺负无辜平民来证明。希望这场围绕能源的残酷博弈能早日结束,让乌克兰民众能重新用上电、暖起屋,让和平早日降临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