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25年11月7日,农历年巳蛇年12点03分48秒是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

2025年11月7日,农历年巳蛇年12点03分48秒是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在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在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的过节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一直延续至今。 冬至的习俗: 祭祖: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吃水饺: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饺子在早期的时候被叫做“娇耳”,发明人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白河的时候,看到岸边有很多百姓由于贫穷,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坏了,因此张仲景决定要救治这些穷苦的百姓,在张仲景研究之后,煮出了“祛寒娇耳汤”,用辣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后把里面的食材捞出切碎之后包上面皮,形状就像耳朵,所以又被叫做“娇耳”,煮熟之后分给那些病人,每个人分两个再加一碗汤,吃完之后浑身暖和,血液通肠,一段时间之后,冻坏的耳朵也就好了,而这个分娇耳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大年三十,而人们为了庆祝痊愈,所以就决定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饺子,驱寒祛病。 九九消寒: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 吃馄饨: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残暴。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喝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吃汤圆: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 吃赤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声明】文中图片均源自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新洲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陈耀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