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华尔街日报今天(11 月 8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荷兰政府已准备搁置一项针对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的管制令,因贸易争端而受阻的关键汽车芯片供应链迎来转机。用白话表达就是,荷兰将归还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关键汽车芯片恢复供应! 这事得从两个月前说起,9月底荷兰政府突然用1952年的老法规,以“保障经济安全”为由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还暂停了中方高管的职务,背后其实是受美国“50%穿透规则”的施压。 可他们没考虑到,安世是全球车规级芯片的“隐形冠军”,车规级MOSFET芯片全球市占率高达40%,大众、宝马、特斯拉这些车企的刹车系统、电机控制都离不开它的产品。 更关键的是,安世早就形成了“欧洲设计+中国制造”的模式,东莞工厂承担着全球70%的封测产能,没了中国这边的环节,欧洲的晶圆根本没法变成成品芯片。 荷兰的举动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中国10月4日就实施了出口管制,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全球供应链一下子双向停滞。 紧接着,大众、宝马的欧洲工厂开始减产,本田墨西哥工厂直接停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甚至预警,再拖到11月底全行业可能停产,损失会超100亿欧元。 车规芯片的认证周期要6到12个月,没有企业能突然接手安世15%的全球市场份额,车企们是真的“无芯可用”。 转机的出现,本质是产业链相互依存的现实倒逼,荷兰虽然拿了安世总部控制权,却管不了核心的中国产能,自己的工厂也陷入半停产,还拖欠了安世中国10亿元货款。 而中国这边,不仅让安世中国独立运营,还对光刻机核心部件需要的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加上欧洲车企的压力不断传导,博世这些巨头都直接找中国申请出口豁免,荷兰终于松了口。 中美会晤后的外交氛围缓和,让中荷有了建设性对话的空间,11月6日荷兰先释放善意,7日就确认要归还控制权,相关法律程序11月中旬前就能完成。 现在安世芯片已经开始向博世等企业供货,本田加拿大工厂也在逐步复产,闻泰科技的股价也涨了近 10%。 这事最实在的见解是,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链早已深度绑定,单边制裁根本行不通。 安世被中资收购后,营收从81亿元涨到147亿元,既给荷兰缴了税,也让中国企业获得了技术资源,本来是双赢的事,把商业问题政治化,最后只会让自己的产业受损。 对中国企业来说,掌握核心产能太重要了,东莞工厂的封测环节就是这次博弈的底气,只有把关键环节攥在手里,才能在国际博弈中站稳脚跟。 现在芯片供应恢复,不仅救了全球车企,也证明了开放合作才是产业链稳定的唯一出路。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