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7个月大男婴在家中熟睡,邻居9岁女孩和11岁女孩,为了好玩,对孩子一番折腾,导致孩子面色发紫、呼吸困难,男婴母亲发现后,将孩子送医,最终,孩子不幸身亡。 看到这则新闻,心像被重锤砸了一下,疼得喘不过气!一个才7个月大的宝宝,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因为两个孩子“好玩”的念头,永远停在了襁褓之中。这种“好玩”,根本不是孩子间的打闹,而是对生命的无知,对危险的漠视,背后藏着的监护漏洞和安全教育缺失,更让人脊背发凉。 男婴的母亲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是短暂离开视线,去处理家务的功夫,悲剧就悄然而至。有知情人透露,当时她推开房门时,两个女孩还在床边摆弄孩子,宝宝脸色已经紫得吓人,小嘴巴张着却吸不上气,小小的身体不停抽搐。她疯了一样抱起孩子冲向医院,一路上哭着喊着宝宝的名字,哪怕红灯都不敢等,可30多公里的路程,终究没能跑赢死神。医生全力抢救了3个小时,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告知孩子因窒息导致严重脑损伤,无力回天。那位母亲当场崩溃,瘫在地上反复念叨“我就离开几分钟,怎么就成这样了”,哭声撕心裂肺,任谁听了都忍不住落泪。 9岁和11岁,已经不是懵懂到分不清对错的年纪,可她们为什么会觉得“折腾”熟睡的婴儿是“好玩”?后来询问得知,两个女孩只是觉得宝宝不动的样子“有意思”,就用枕头压在孩子胸口,还掰扯孩子的胳膊腿,甚至用手捂住孩子的嘴巴,完全没意识到这些动作会夺走一条人命。这背后,是她们父母的教育缺位——平时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温饱,却从没教过她们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危险,哪些行为会伤害到别人。更让人无奈的是,事发后两个女孩的家长除了道歉,竟还辩解“孩子还小,不懂事”,可“不懂事”三个字,怎么能弥补一个家庭永远失去孩子的痛苦? 这起悲剧,绝不能只归咎于两个孩子的“顽皮”。男婴母亲的监护疏忽,确实给了危险可乘之机,但更核心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对低龄儿童危险行为的认知不足。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还小,能有什么坏心眼”,却忘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就可能变成伤人的利器。7个月的婴儿,颈椎没发育好,呼吸道也极其脆弱,稍微用力按压、捂嘴,都可能造成窒息,这些基本的生命常识,不仅两个女孩不知道,她们的父母恐怕也一知半解。 类似的悲剧其实早有发生:去年江苏某地,3个孩子把2岁男童扔进粪坑,只因“想看看他会不会哭”;今年年初,广东一名8岁男孩为了“测试能不能把人晃晕”,将邻居3岁女童反复猛摔,导致女童颅内出血。这些案例背后,都是同样的问题——孩子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家长缺乏对危险的预判,安全教育成了家庭教育的“真空地带”。 难道“年纪小”就能成为伤害他人的挡箭牌?难道“好玩”就能无视生命的重量?9岁和11岁的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家长本该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调“不能伤害别人”“哪些行为会让人受伤”,学校也该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让孩子从小明白,生命是宝贵的,不能随意践踏。可现实是,很多家庭和学校都忽略了这一点,直到悲剧发生,才追悔莫及。 这起悲剧是沉痛的,也是警醒的。它提醒每一位家长,监护孩子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面对婴幼儿和低龄儿童接触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尊重生命、远离危险,知道什么能做,什么绝对不能做。毕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一次疏忽,一次缺位,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愿这个无辜的宝宝在另一个世界没有痛苦,也愿所有家长能从这起悲剧中吸取教训,不要再让“好玩”变成“致命”,不要再让类似的遗憾重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