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沙特建高铁,结果干了九年,还赔了41亿,外媒纷纷嘲笑中国“冤大头”,如今中国赚翻了!个个又开始眼红! 说起沙特麦麦高铁这事儿,当年外媒那叫一个嘲讽,张口闭口就说中国是 “冤大头”,花九年时间干工程还倒贴 41 亿,可现在再看,这些外媒的脸都快被打肿了,一个个眼红得不行,这反差简直解气! 2009 年那会儿,中国铁建硬是从日本、德国这些高铁老牌强国手里抢下了这块硬骨头。这条连接麦加和麦地那两大圣地的高铁,总造价高达 600 亿美元。 咱们为了打开中东市场,报价比欧美企业低了三成,可也因此签下了业内都怕的 “死亡合同”—— 一口价包干,不管后面出啥幺蛾子,额外成本全得中方自己扛。当时不少人心里都捏把汗,可谁也没想到,这看似亏到底的买卖,藏着最长远的算盘。 开工后才知道,这活儿难到超出想象。沙特那沙漠根本不是寻常地界,白天地表温度能飙到 50 多度,钢轨晒得能烫掉皮,到了晚上又骤降到十几度,一天之内温差能有 80 度,钢铁都能热胀冷缩得开裂。 更要命的是沙尘暴,一周来三回,刚铺好的路基一夜就被流沙埋了,传统防沙法子压根不管用。可合同里没算这些,中方只能自己掏钱返工,光处理流沙地基就花掉了原定预算的 40%。 更糟的是甲方还老变主意,一会儿要加防震系统,一会儿又要修防沙屏障,提要求时痛快,一提加钱就说 “这是合理要求”。 麦加车站本来没设计穹顶,沙特国王一句话就得加建,这一项就额外亏了 2000 万美元。宗教规矩更折腾人,非穆斯林工人不能进麦加,施工区域被死死限制,宗教领袖一句话,项目说停就停了 8 个月,线路还得绕着圣地走,成本蹭蹭往上涨。 本地工人效率只有中国工人的六成,工资却要三倍,美元升值又啃掉 8 亿,采购本地材料质量不行,只能高价从欧洲买,来回折腾又多花 2 亿。 2018 年通车时一算账,中国铁建足足亏了 41 亿,外媒立马炸开锅,说咱们花钱买教训,嘲讽声铺天盖地。 可中国从来不是只看眼前的糊涂人,这 41 亿亏得值,亏得有远见!为了拿下这个项目,咱们的工程师硬生生在沙漠里闯出新路。 针对温差问题,研发出特殊的混凝土轨枕和钢轨连接件,再大的温度变化都能稳住铁轨;防沙搞了三层防线,3 米高的挡沙墙加网格固沙带,再种上人造植被,阻沙率能到 98%,硬生生在沙漠里开出条绿色通道。 地基用冲击压路机加化学固沙剂,把松软沙子压得比石头还硬,这九年里解决了 380 多个技术难题,全是全球首创的法子。 通车后这高铁立马成了朝觐的生命线,到现在累计拉了 2000 多万人,2025 年斋月一天就送了 4.8 万人,高峰时一天能拉 6 万。中国铁建拿了五年运营权,光朝觐季的票钱就不少,保守算下来五年运营收入能补上 70% 的亏损。 更关键的是,这高铁成了活广告,沙特彻底服了中国的技术和靠谱,转头就把 1750 亿美元的吉赞经济城项目给了咱们,南北铁路、利雅得地铁这些大单子跟着来,2024 年又中了全球最大的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合作从铁路摸到了新能源。 这几年中国在中东的基建合同超 1100 亿美元,是过去十年的 2.3 倍,这都是麦麦高铁铺的路!能源上更划算,沙特跟咱们签了 100 亿美元的原油协议,对华出口涨了 37%,还用人民币结算,油价比国际市场低 8%。 现在中国高铁的防沙、耐高温技术成了中东的行业标准,后续项目都得按咱们的规矩来,这些技术还用到了印尼雅万高铁、埃及的项目上,真正把技术变成了话语权。 当年笑咱们冤大头的外媒,现在全换了嘴脸,盯着中沙的合作眼红得不行。他们哪懂,中国干的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这 41 亿是敲门砖,敲开的是中东市场,是技术输出的大门,是长远的战略合作。现在再看,这哪是赔本,分明是最精明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