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东方大国拒绝国际奥委会的奥运申办邀约,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看清背后猫腻后的理性抉择

东方大国拒绝国际奥委会的奥运申办邀约,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看清背后猫腻后的理性抉择。 长期以来,国际奥委会与西方国家关联紧密,对待申办诉求的“双标”早已不是秘密——同样是办奥运,非西方国家要面对更严苛的要求,西方国家却能轻易过关。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国际奥委会总以“恩赐者”姿态自居,实则在强势收割主办国利益。 1993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本与悉尼势均力敌,却因多国临时变卦遗憾落选,其中隐情至今引人猜测。 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为世界呈现了一场盛会,也让国际奥委会赚得盆满钵满,可北京为此付出的代价远超想象:为保障空气质量,大批工厂临时停工,公务员倡导绿色出行; 按要求斥资8000万建成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后,国际奥委会仍不满意,坚持要将样本送往瑞士检测,额外增加的数百万成本最终由谁承担,至今没有明确说法。 2024年巴黎奥运会,泳池深度出现问题却无人深究,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令人心寒。 更不合理的是国际奥委会的盈利模式:主办国需先签约才能知晓合同细节,一旦落笔便无法反悔,只能硬扛巨额开支; 而电视转播、商业赞助等核心收入几乎全归国际奥委会,场馆建设、交通改造、住宿扩容等重负却全压在主办国身上。 现在,不仅欧美国家看透其中门道,纷纷退出申办,东方大国更是清醒地将重心放在民生与发展上。 与其耗费巨资追逐虚无的“国际光环”,不如把钱用在改善民生、推动科研、建设基础设施上——这种选择,不是没能力,而是没必要再为国际奥委会的“高大上”买单。 凭啥主办国砸钱又受累,国际奥委会却坐收渔利?北京办奥运花8000万建实验室还被挑刺,巴黎泳池出问题却没人管,这双标也太明显了! 现在谁还愿意当冤大头?把钱花在老百姓身上、搞点实在的发展多好,你们觉得国际奥委会该改改这霸道规矩不? 奥委会 中国奥委会 奥委会总部 奥运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