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坐稳坐好了,大资金不演了,明天将迎来更大级别行情 上周五,保险资金突然涌入电力板块,单日买入18亿元,这个金额超过过去一个月电力行业总流入的七成,回顾数据发现,这次操作与2023年6月新能源行情启动前如出一辙——当时也是在单日大举买入22亿后,板块随后上涨超过25%,这次行动显然不是短期试探,而是有备而来的布局动作。 最近两周,机构资金都在买入大市值股票,这些公司规模超过五百亿,小盘股几乎无人关注,这种集中买入大盘股的做法,和2022年11月行情启动前的情况很像,当时也是大股票先涨起来,之后指数持续向上,这看起来不是短期炒作,更像是在为明年甚至后年行情做准备。 大盘成交额从七千八百亿增加到九千二百亿,一天多出一千四百亿,这种放量情况在过去半年里只发生过三次,每次之后指数都上涨超过百分之三,这次也可能出现类似走势,历史往往重复发生,尤其是早盘放量而午盘缩量的现象,表明主力资金正在悄悄吸筹,散户抛压不大,这种形态通常意味着洗盘阶段即将结束。 资金在不同领域间流动的节奏很有意思,先是基建板块动起来,因为重大项目审批速度加快了,接着消费行业也跟上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比预想的好,然后新能源也开始活跃,海外的订单实实在在落地了,不像过去那样一有消息就乱炒一通,现在是有实际依据地轮换着推进,我觉得这种步伐比较稳当,不是虚的泡沫,更像是在打基础。 电源设备板块最近吸引资金最多,一天流入38亿元,半导体板块却被卖出80亿元,这表明资金开始撤离估值偏高且景气度下滑的领域,转而抢购估值较低且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国家队也在积极行动,汇金等机构悄悄买入ETF基金,虽然没有发布公告,但申赎数据已经透露了这一点,他们一出手,市场情绪立刻出现变化。 从技术角度来说,有些股票出现了“三阴不破阳”的形态,就是先拉出一根大阳线,然后连续下跌三天,但没有跌破那根阳线的底部,而且成交量在阳线时放大、阴线时缩小,历史上这种形态的成功率挺高。还有均线粘合突破的情况,五日线、二十日线和六十日线挤在一起,随后放量向上突破,MACD指标也在零轴附近形成金叉,这种组合基本可以判断为真突破。 缺口理论在股票走势中也能看到,有些股票跳空高开留下缺口,之后回调时没补上这个缺口,反而在缺口附近止跌反弹,像天娱数科和鸿博股份以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随后它们都走出一轮主升浪,现在有几只股票也在重复这种形态,我们可以观察它们是否会重现过去的走势。 政策面这边,央行在MLF操作中没有降低利率,但增加了200亿资金投放,这和2022年7月的情况很接近,当时宽松的流动性环境维持了一个多月,发改委也在推动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还提供利息补贴,这跟2023年一季度专精特新板块上涨18%的背景基本一致,现在政策和资金正在同步推进。 不过别太激动,有些股票表面有大单买入,其实是在吸引散户接盘,同时小单悄悄出货,投资者要观察外盘是否持续大于内盘,价格是否稳定上涨,否则容易套牢,仓位也别一次性全押进去,建议先投入一半资金,等趋势确认后再逐步增加,如果出现放量跌破20日线,或者关键缺口被回补的情况,就应该及时离场,历史上主升浪行情中,个股很少跌破20日线,一旦跌破,往往意味着行情可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