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春段晨曦通讯员杨彦杰陈丽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河南省新野县人民法院以“四链融合”为抓手,做深做实创新引领、多元协同、法治保障与司法服务,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优无止境创新链,以创新引领凝聚发展活力。新野县人民法院积极推行“数智+诉服”模式,通过在线立案、远程调解、电子送达等智能化手段,实现了诉讼服务的全天候、全方位、便捷化。2025年共网上立案6229件、集约电子送达法律文书8364次、网上缴费4690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办理诉讼事务“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应用,推进执行指挥中心与卷宗管理中心的深度融合,财产查询、财产变现、终本管理、审批结案等7个环节均可“一屏展示、一屏分析、一屏监管”,实现“事前自动预警、事中实时监控、事后有效追溯”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创新“区块链+执行”模式,对查封、扣押、拍卖等环节全程上链存证。
构建源头解纷协同链,以多元联动赋能基层治理。新野县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构建源头解纷协同链,推动形成了“法院+政府+社会”的多元化解纷格局。与工商、税务、劳动、工会等多个部门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协作机制,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引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社会调解力量,通过诉前调解、委托调解、邀请调解等方式,实现了大量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和实质化解。2025年先行调解成功案件299件,仅有4件案件进入申请执行。注重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通过设立巡回审判点、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一线,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筑牢审判执行保障链,以温情关怀彰显司法温度。审判执行工作是法院的主责主业,聚焦主业主责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路径。新野县人民法院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案件专业化审理,组建道交、金融、买卖等6个专业化团队,做到“简案快办、类案专办、繁案精办”,2025年涉企简易程序适用率99.49%,涉企小额程序适用率63.96%。坚持实质解纷理念,对营商环境案件做到诉前调解与诉中调解贯通,判前释法与判后答疑衔接,当庭履行与执前督促履行相配合,把定分止争做深、做实。注重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既加强与公安、银行、不动产等多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的精准查找和有效控制;又灵活采取执行措施,尽量减少对被执行人的生产经营影响。
拓展司法延伸服务链,以务实举措深耕司法为企。新野县人民法院运用“四下基层”解决企业“急难愁盼”,推进“四下基层”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探索“四进企业”工作法,通过进企业门、知企业情、解企业忧、办企业事,创新司法助企新模式。重点关注企业失信,专门开展“法企联动促发展”活动,向失信被执行人发放《失信不利影响告知书》和《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告知书》,激励并帮助失信企业重获信用。2025年以来,共向企业发出《信用修复决定书》和《信用修复证明》7份。对具有一定诚信度和发展前景的陷入困境中的企业设立专业化的法官助企团队,并制定帮扶清单、破产和解重整工作指引等,充分发挥司法助企效能,帮助挽救企业生命,走出经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