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果真不出所料! 美国又宣称实现稀土突破[捂脸] 2025年11月7日,美国财政

果真不出所料! 美国又宣称实现稀土突破[捂脸] 2025年11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县的eVAC Magnetics公司稀土矿物加工中心接受福克斯新闻专访时宣称,美国已实现稀土加工技术突破,这是25年来美国首次在本土稀土相关领域取得进展,从此不再担心被中国卡脖子,美国方面喜不自胜。 但要真正在规模化生产上赶超中国,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来提炼成本高,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相关报告逻辑推演,中国稀土加工成本显著低于美国,美国比中国高出60%以上; 二来重稀土分离技术不成熟,这就像从一堆豆子里精准挑出不同品种的小颗粒,中国萃取剂技术能把纯度做到99.99%(满足芯片、高端电机标准),美国实验室最高仅99.5%,差0.49%就够不上高端制造核心部件要求; 三是人才短缺,美国稀土领域熟练技工储备有限,相关专业人才缺口明显; 四是环保严苛,美国新建稀土加工厂环保审批流程复杂、周期漫长,中国则具备更高效的审批机制,两者耗时差距显著。 而现实是—— 事实上,美国这次突破仅覆盖前端加工,仍处于实验室/小批量生产阶段。比如美国F-35战机对高纯度重稀土磁体需求巨大,目前美国实验室产能远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仍需依赖中国供应链;民用小批量需求(如实验室仪器)才勉强自给,这就是它“喊着摆脱依赖,实际还得采购”的现实。 贝森特也提到,中国虽有稀土资源但非独有,俄罗斯储量可观却仅能生产低端稀土氧化物,加工产能占比极低;日本靠回收持有一定量稀土,却高度依赖原料进口——资源再多,没有全链条产能就是“矿石”,而非“产业优势”,中国在稀土产业链布局和技术沉淀上确实具备优势。 因此,美国这次举动更像一种姿态,远谈不上掌握稀土产业主动权,要实现目标仍需长期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 看美国这波稀土的事儿,我感觉吧——它所谓的“突破”更像喊口号:不过是实验室里搞出点东西,就宣称“不被卡脖子”,真要规模化生产还差得远呢。 咱们的优势从不是靠有稀土矿,而是提炼、加工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都能自己搞定。这事儿也提醒咱:其实不止稀土哈,芯片、新能源这些赛道,“全链条自主”才是“别人卡不住、自己说了算”的底气,靠单点突破“弯道超车”终究是虚的;像中国稀土这样把“资源-技术-产能-市场”攥成闭环,才是真的“不可替代”,得从头到尾都攥在自己手里,不然光有资源,没本事把它变成能用的产品,说白了也白搭。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觉得美国这波“实验室突破”能撑到什么时候又得高价买中国稀土?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比心] 中美 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