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6313”筑体系“三统一”聚合力——长清区跑出垃圾分类“加速度”

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长清区始终秉持“创新引领、因地制宜”理念,立足区域实际探索实践,以“6313”工作法夯实基础,以“一先行,三统一”机制破解难题,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起步探索”迈向“提质增效”,实现设施设备、收运体系、宣传氛围“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阶段性突破,为基层环境治理提供“长清样板”。

创新“6313”工作法,筑牢分类“四梁八柱”。“垃圾分类要落地,体系建设是关键。”长清区在实践中总结推出“6313”(“6”即六有:有机构、有设施、有体系、有台账、有投入、有氛围。“3”即三强化:强化党建引领、强化示范带动、强化督导检查,“1”即一保证:保证有效果,“3”即三结合:与齐鲁样板村结合、与出彩人家结合,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结合)工作法,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垃圾分类工作框架。

“六有”打底强基础。通过建立专门工作机构、配齐分类设施设备、搭建全链条收运体系、完善动态管理台账、保障专项工作投入、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实现垃圾分类“有人管、有物用、有流程、有记录、有保障、有热度”,从硬件到软件全面补位。

“三强化”聚力破难点。强化党建引领,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组织重点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示范带动,打造社区、村庄样板点,以点带面推广经验;强化督导检查,组建专项督导组,定期开展巡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一保证”靶向求实效。始终以“保证分类有效果”为核心目标,杜绝“重形式、轻实效”,通过动态调整措施,确保分类准确率、居民参与率稳步提升。

“三结合”融入促长效。将垃圾分类与“齐鲁样板村”建设、“出彩人家”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深度融合,让分类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全过程,形成“一举多效”的治理格局。

落实“一先行,三统一”机制,推动分类“落地生根”。在“6313”工作法基础上,长清区进一步构建“一先行,三统一”(“一先行”即宣传先行,为普及《条例》相关法律法规,各职能部门各街镇多措并举,加大对所管行业及辖区内的培训指导、宣传动员工作,力争实现宣传覆盖100%、《条例》知晓100%和居民参与100%;“三统一”即统一思想:健全领导小组,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统一行动:加强部门联动,凝聚工作合力,推进工作落实;统一标准:完善分类标准,落实督导考核,健全奖惩机制)工作机制,凝聚多方合力,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

“宣传先行”覆盖全民。为普及《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区直各职能部门、各街镇联动发力,通过专题培训、入户宣讲、线上推送、阵地宣传等方式,精准覆盖企业、社区、村庄、学校等场景,力争实现“宣传覆盖100%、条例知晓100%、居民参与100%”,让“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深入人心。

“三统一”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健全由长清区委、区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层层压实责任,提升各部门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程度;统一行动,建立“部门联动、街镇主责、社区落实”的工作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形成“上下一盘棋”的推进合力;统一标准,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流程标准,配套督导考核与奖惩机制,确保工作规范有序。

如今,漫步长清区城乡,垃圾分类设施从“零散分布”变为“全域覆盖”,收运体系从“混收混运”逐步升级为“分类清运”,宣传氛围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质变”,正让城乡环境更整洁、居民生活更舒心。下一步,长清区将持续深化创新实践,以更精准的举措优化分类服务,以更长效的机制巩固工作成效,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自觉,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生态宜居城区注入新动能。(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帅通讯员:董林豹李旋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