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快讯,快讯 日本传来消息 11月11日,日本媒体爆出大新闻:日本政府计划从202

快讯,快讯 日本传来消息 11月11日,日本媒体爆出大新闻: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财年起上调外国游客签证费,这可是1978年有记录以来的头一遭!现在单次签证才139元、多次277元,最新消息说涨幅直接飙到9倍,单次要涨到1300元左右,妥妥对标欧美国家的收费标准,新增收入还要用来应对“过度旅游”。 这消息一出来,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调侃说,日本这是要把“樱花季”变成“樱花劫”,也有人算了笔账:原本一家三口去日本玩,签证费只要800多块,涨价后光签证就得花近4000,够在东南亚玩半个月了。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政府前脚喊着“欢迎来玩”,后脚就把大门的“门票”翻了个倍,这波操作,像极了火锅店老板一边给你加汤,一边把锅底费涨到三位数。 不过,日本政府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过度旅游”太严重,京都的石板路快被游客踩出坑了,富士山的登山道上垃圾比红叶还多,连东京的拉面店都开始大排长龙。但问题来了,靠涨价真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让我们先看看日本的邻居们怎么做。韩国济州岛也面临游客过多的问题,但人家没涨价,而是推出“错峰旅游”补贴,鼓励游客避开旺季;泰国普吉岛直接限制每日登岛人数,把游客分流到周边小岛。反观日本,除了涨价,就是加税——离境税要涨到3000日元,住宿税最高每人每晚1万日元,甚至有议员提议征收“拉面税”。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游客还没到日本,钱包就先“瘦”了一圈。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日本政府一边涨价,一边还在喊“欢迎高消费游客”。但现实是,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已经从2019年的21万日元涨到了27万日元,早就超过了欧美游客。只不过,这些消费大多集中在东京、大阪、京都三大城市,而日本70%的地方城市连外国游客的影子都见不着。与其说“过度旅游”,不如说是“旅游资源分配失衡”。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京都的经历。清水寺的台阶上挤满了举着自拍杆的游客,我好不容易挤到观景台,却发现旁边的日本老太太在偷偷抹眼泪。她告诉我,以前这里是本地人喝茶赏樱的地方,现在连坐下来喝杯茶都要排队一个小时。“政府光知道收钱,却不把钱花在刀刃上。”老太太的话,戳中了日本旅游业的痛点。 事实上,日本政府也不是没尝试过其他办法。比如,他们推出了“新宿夜生活特区”,想把游客从传统景点分流出去,但结果却是新宿的居酒屋被游客挤爆,本地人反而不敢去了。还有北海道的“冬季限定旅游”,原本是想吸引游客体验滑雪和温泉,结果因为交通和住宿配套不足,游客来了只能在酒店里待着。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菜炒糊了不去调整火候,反而把锅砸了换新的。日本政府与其在签证费上做文章,不如好好想想怎么优化旅游资源分配。比如,在地方城市建设更多特色民宿,开发小众旅游线路,把游客从“打卡式旅游”引导到“深度体验”。这样既能缓解热门景点的压力,又能带动地方经济,何乐而不为? 当然,也有人觉得涨价是好事。毕竟,日本的签证费确实太低了,单次签证才139元,比办个港澳通行证还便宜。但问题是,涨价之后,日本还能保持竞争力吗?看看东南亚,泰国对中国免签,马来西亚电子签证200元搞定,越南落地签180元,而且这些国家的物价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同样是7天行程,去日本要花1万块,去越南5000块就能玩得很舒服。如果日本真把签证费涨到1300元,估计很多游客会直接转道东南亚。 更重要的是,签证费上涨可能会影响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这些年,中国游客去日本旅游,不仅带动了经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很多中国游客回来后,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日本的美食、美景和文化,这比任何官方宣传都有效。但如果签证费太高,这种民间交流可能会减少,最终受损的还是日本自己。 日本政府可能没想到,他们的这一政策,会在国际上引发这么大的争议。欧盟的签证费虽然高,但人家有完善的申根体系,一张签证可以游遍26个国家;美国的签证费185美元,但人家有好莱坞、迪士尼这些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日本呢?除了樱花、动漫和温泉,似乎拿不出更多吸引高消费游客的东西。 说到底,旅游是一种体验,而不是单纯的消费。如果日本政府只想着从游客身上赚钱,而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改善旅游环境,就算签证费涨到2000元,也留不住游客的心。毕竟,谁愿意花大价钱去一个拥挤、昂贵、服务还不好的地方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