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34年,山西汾阳一个山沟沟里,张家老汉70岁才得了这个小儿子,起名“勇手”,

1934年,山西汾阳一个山沟沟里,张家老汉70岁才得了这个小儿子,起名“勇手”,图个平安。 母亲年纪也不小,打小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屋里连像样的桌子都没有。 三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母亲一只胳膊有毛病,挑水喂猪样样都难,靠讨口饭、种点红薯度日。 “我那时候最大愿望,就是能有口饱饭吃。”张勇手后来这么说。 1948年,汾阳解放,14岁的他听说解放军招生,考啥都不记得,只记得有人问他:“怕不怕苦?” “吃得了苦,才活得了。”他说。 就这样,他穿上了那身灰扑扑的军装,提着一只旧瓷碗,走进了解放军十八兵团随营学校。 初进部队,他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但嗓子亮,站得笔直,被拉进宣传队。 太原战役期间,他扛着道具箱,跟着连队一线转悠,有时得踩着泥浆跑两公里,只为给战士送上几句快板。 “你唱一个,前线士气就上来了。”连长跟他说。 之后,他随着部队一路打过黄河,路上吃冷饭、睡草堆,半夜敌机轰炸时,他只来得及钻进壕沟。 1951年,他被选去支援抗美援朝。运弹药的路太难走,马车陷了,他换牛车;牛死了,他背麻袋,踩着冰渣子走三十里。 有一次,他刚过一个桥洞,一声巨响,身后被炸成废墟,裤脚还沾着血。他回头看了眼,眼圈发红,却一句话没说。 他得了猩红热,高烧不退,全身长虱子,战友用雪水帮他降温。他躺了七天七夜,醒来的那天,部队还在继续赶路。 拍戏,是张勇手人生的第二条战场。 1957年,他被八一厂看中,演《黑山阻击战》中的连长。他不太会演,但动作标准、眼神有劲。 导演说:“你就是部队里走出来的!” 拍《英雄虎胆》时,他为练枪姿在靶场晒了半个月,脸黑得镜头差点认不出。 《海鹰》要去海军基地体验生活,他吃船上干粮吃到胃疼,却没吭声。 《林海雪原》他演少剑波,身段、眼神、语气全都按真的军人走。 后来,张勇手退居幕后后,开始做导演。 1982年拍《彩色的夜》,选女主时,所有人反对一个年轻小姑娘:倪萍。当时她名气不大,厂领导说:“这戏可别砸了。” 张勇手顶着压力说:“我担着。” 结果倪萍一战成名。 1994年他退休了,可一直没“闲”下来。 2018年拿了百花奖“终身成就奖”,那天他穿军装走上舞台,敬了个军礼,说:“这份荣誉,我替战场上牺牲的兄弟们收。” 那是一个真正老兵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