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糜芳投降吴国后,被孙权封为将军,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不少人看《三国演义》,都觉得

糜芳投降吴国后,被孙权封为将军,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不少人看《三国演义》,都觉得糜芳最后被关兴剐了祭关羽特解气,但正史里压根没这回事。 这个跟着刘备混了二十多年的舅哥,投降孙权后确实得了个将军头衔,可日子过得比狗都憋屈,最后连怎么死的都没人乐意记下来,这结局比被杀掉更让人唏嘘。 先说说他降吴后的 “表面风光”。孙权这人向来会做表面功夫,糜芳刚投降就被封了将军,要知道他在蜀汉时只是南郡太守,连正式的将军名号都没有。 后来黄武二年,孙权还让他跟着大将贺齐去打叛逃曹魏的晋宗,糜芳当时还是副帅,可见官位确实不低。 从物质待遇看也不差,他出行坐的船比东吴大臣虞翻的大多了,随从也多,这说明孙权给的俸禄着实不薄。可这将军头衔和荣华富贵,全是用背叛换来的,在讲究气节的乱世里,根本撑不起做人的体面。 最戳心窝子的是东吴人打心底里的鄙视,虞翻那两次当众羞辱把他的脸皮撕得干干净净。一次是两人坐船在河里遇上,糜芳的手下喊着 “将军的船来了,快让开”,虞翻直接站在船头骂:“你丢了忠诚信义,怎么还有脸侍奉君主?把两座城池都送给敌人,也配叫将军?” 这话跟刀子似的扎人,糜芳听得脸都白了,赶紧让船靠边,还把门窗全关上不敢见人。还有一回,虞翻要从他营寨过,守卫关门不让过,虞翻又阴阳怪气地骂:“该关的门你开了(指江陵城),该开的门你倒关了,哪有这么办事的?” 糜芳听说后,连脾气都不敢有,赶紧让人开门赔罪。要知道虞翻官职比他小多了,可就是敢这么当众拿捏他,说白了就是吃准了他是叛徒没底气。 这羞辱可不是虞翻一个人的意思,整个东吴朝堂都瞧不上他。虞翻这人虽然刚直得有点愣,连孙权都敢怼,但他骂糜芳的话,其实说出了吴人的心声。 投降的人再怎么封官,骨子里还是个不忠不义的软骨头。就像后来于禁投降吴国,虞翻也照样天天骂,连孙权想留个面子都拦不住。糜芳在这种环境里待着,就算官位再高,出门都得低着头走,生怕哪句话说错又被人翻旧账。 更折磨人的是内心的愧疚和绝望。他投降的代价太大了:关羽因为他丢了荆州、丢了性命,跟着他守江陵的将士们好多都不愿投降,偷偷埋伏想抵抗,结果被吕蒙查出来收拾了。 最让他难受的是他哥哥糜竺,在蜀汉听到他投降的消息,羞愧得大病一场,刘备再好脾气安慰都没用,最后活活抑郁死了。 一边是自己在吴国当将军享富贵,一边是亲哥哥为自己蒙羞而死,这种对比搁谁身上都得夜里睡不着觉。史书里没写他哭没哭,但从他被虞翻骂了就关门窗躲起来的样子看,心里肯定早被愧疚啃得千疮百孔了。 有人说他后来跟着贺齐打仗立了功,也算在吴国站稳脚跟了,可这功劳反而把他推得更孤立。当时东吴的世家大族本来就不想北伐,都想着守着江东过日子,糜芳一个降将这么卖命,反而显得别人不上心,这不就是给自己招恨吗? 果然,打完蕲春擒了晋宗之后,史书里就再也没提过他的名字,连宋元史学家胡三省都纳闷 “麋芳、傅士仁之在吴,未有所闻也”。大概率是他后来被排挤得没了实权,成了个有将军头衔的闲人,最后在没人在意的角落里默默死掉了。 史书没记他具体哪年死的,怎么死的,但用脚想都知道不好过。一个被整个国家鄙视的叛徒,就算有孙权给的官爵当遮羞布,也挡不住满世界的白眼。 他不像于禁最后还能回魏国,糜芳是彻底断了后路 —— 蜀汉那边恨他入骨,吴国这边没人真心待他,成了个里外不是人的孤家寡人。这种活着比死更难受的结局,比演义里一刀杀了他更解气,也更真实。 说到底,糜芳的结局就是自找的。跟着刘备从徐州颠沛流离二十年,妹妹是刘备的夫人,哥哥是蜀汉重臣,他本来该是最受信任的自己人,却因为跟关羽的一点私怨和一时胆怯,就卖了城池、害了主帅、逼死哥哥。 孙权给的将军头衔看着光鲜,实则是把他钉在耻辱柱上的钉子,到死都摘不下来。这世上最狠的惩罚从来不是一刀两断,而是让你活着承受所有背叛的代价,糜芳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