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十二年冬,新野城郊外寒风刺骨。刘备裹紧粗布棉袍,第三次站在诸葛亮的草庐前。这一次,他终于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卧龙先生"。然而,这场被后世传颂的"三顾茅庐",在野史中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算计与谎言……
第一次拜访:一场刻意制造的"偶遇"刘备第一次去隆中时,并非如《三国演义》所写的那般虔诚。据《荆楚野记》记载,他原本是去襄阳拜访名士司马徽,顺道路过诸葛亮家。当时关羽劝道:"大哥何必专程去见一个村夫?"张飞更是直言:"若真有本事,早该出山了,何必装神弄鬼?"
刘备却笑道:"你们不懂,这世上有两种贤士——一种真有才学,一种会装样子。不管是哪种,只要天下人信他有才,那他就是真贤士。"
到了草庐,童子说先生出游未归。刘备并不失望,反而在门前高声吟诵《梁甫吟》,故意让附近村民听见。临走时,他还"不小心"落下一块玉佩。后来,这块玉佩被村民捡到,纷纷传言:"刘皇叔礼贤下士,连随身玉佩都舍得留下!"
第二次拜访:风雪中的"苦肉计"第二次拜访时,正值大雪封山。张飞抱怨:"大哥何必受这罪?不如我一把火烧了这破草屋,看他还躲不躲!"刘备连忙制止,却暗中吩咐亲兵:"去村里散播消息,就说刘备顶风冒雪二请诸葛,诚意感天动地。"
果然,当刘备一行人踏雪而至时,附近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诸葛亮其实就在屋内,但他从窗缝中看到刘备在雪地里"表演"——先是故意滑倒,又让关羽搀扶着踉跄前行,最后还对着草庐大门长揖到地。
诸葛亮对书童苦笑道:"这位刘皇叔,倒是深谙'作秀'之道。"书童问:"那先生见不见?"诸葛亮摇头:"再等等,看他还能演多久。"
第三次拜访:一场各怀鬼胎的"面试"第三次,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但据《襄阳秘录》记载,这次会面远非《三国演义》中那般和谐。
刘备刚坐下就哭诉:"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自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诸葛亮突然打断:"皇叔可知,您前两次来时,我其实都在家?"
刘备一愣,随即笑道:"先生是在考验我的诚意?"诸葛亮摇头:"我是想看看,皇叔的'仁义'究竟有几分真。"
屋内陷入沉默。最终,诸葛亮叹了口气:"您需要我的名声,我需要您的势力。既然如此,不如合作。"刘备大喜,立刻奉上早已准备好的聘礼——其实是一箱空木盒,外面包着锦缎。诸葛亮心知肚明,却配合着做出感动状。
当晚,诸葛亮对妻子黄月英说:"刘备此人,演戏的本事比打仗强十倍。"黄月英笑道:"那你为何还跟他走?"诸葛亮淡淡道:"因为当今天下,会演戏的才能活到最后。"
出山后,诸葛亮很快发现刘备的"仁义"都是算计。比如:
当众把阿斗摔在地上收买赵云忠心;
故意在百姓面前吃粗粮,其实私下顿顿鱼肉;
宣称"不忍夺同宗基业",转头就抢了刘璋的益州……
但诸葛亮没有揭穿,反而帮着完善这套"仁义人设"。因为他知道,在这乱世中,刘备需要"明君"的形象,而他需要"贤相"的光环。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时,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孔明啊,这些年辛苦你配合我演戏了。"诸葛亮含泪答道:"主公演仁君,亮演忠臣,各得其所。"
后传
三十年后,诸葛亮北伐时路过隆中旧居。一个老农献上当年刘备"不慎遗失"的玉佩。诸葛亮把玩着玉佩,突然发现背面刻着一行小字:"得此玉者,当助我成王霸之业。"
他恍然大悟,苦笑着对姜维说:"原来从第一次见面起,我们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