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朱静燕姚春燕
在医学领域,巨大胸壁肿瘤切除与重建手术一直被视作胸外科的高难度“挑战”。近日,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心胸外科成功为一名54岁的巨大胸壁肿瘤患者完成了肿瘤切除和胸廓成形术。
拖延三年,小肿块成了“大危机”
患者马先生,三年前在单位体检中,查出前胸壁患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医生建议他做胸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但因不痛不痒、身体也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加上工作奔波忙碌,他就一拖再拖。
直到今年,马先生前胸壁的肿块快速增大,隔着衣服都能明显看到胸部异常隆起,并开始出现胸闷不适,他这才来到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心胸外科就医。一系列检查做下来,结果令医生们很震惊:肿物已长到一个排球大小,不仅向外突出皮肤表面,而且部分肿物向内侵入胸腔,除上段胸骨1厘米完好以外其余胸骨被完全侵蚀、消失。
经进一步检查,医生考虑马先生的胸骨肿物为骨髓瘤,这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胸骨和肋骨是保护心脏、大血管等重要器官的‘骨性屏障’,而肿瘤已将其‘吞噬’,手术刻不容缓。”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大外科主任、心胸外科主任张凡说,“必须立刻行胸壁肿瘤切除和胸廓重建术。”
多学科协作“拆弹”,
同步完成胸壁“钢铁护甲”重建
“马先生的病情十分复杂。”张凡介绍,翻阅国际文献,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巨大的胸壁肿瘤,既要确保肿瘤及受累组织完整切除,又要精准保护紧贴肿瘤的心脏大血管神经免受误伤,防止大出血或神经损伤;此外,还要因肿瘤切除后导致大面积前胸壁缺损而需做胸廓重建术。
面对复杂的病情,医院启动了MDT多学科会诊,心胸外科、麻醉科、ICU、放射科、血液科等专家共同参与,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术前评估中,我们通过三维重建CT明确肿瘤范围与骨质破坏情况,为手术规划提供了精准的‘导航图’。”方方面面都准备妥当后,张凡带领手术团队开启此次高难度手术挑战。
手术中,团队先完整切除了肿瘤及受侵犯的肋软骨,同时凭借丰富的心胸外科手术经验,在重要脏器旁步步为营,避免了心脏、大血管神经等损伤。为重建胸壁,团队用多根钢板模拟肋骨结构,固定在剩余胸骨和两侧肋骨上,再在钢板与心脏之间植入一层生物补片作为保护隔离膜,既恢复了胸壁的稳定性,又保障了心脏大血管的安全。
整台手术历时3小时,术后,马先生生命体征平稳,转入ICU监护两天后即转回普通病房。术后十天左右,已能下床行走,情况恢复良好。
但据医生介绍,虽然这次手术很成功,实现了肿瘤治愈的近期手术目标,但下一步,马先生还将接受全身检查,排除是否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同时辅以预防性化疗等手段,进一步降低骨髓瘤复发风险。
医生也借马先生的经历提醒大家:不要讳疾忌医,一旦发现身体出现不明肿块,即便没有不适症状,也应及时就医,以防错过早期干预时机。哪怕工作再忙,压力再大,也要为健康让路,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