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北约秘书长突然宣布 11月12日,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会见乌克兰副总理卡奇卡,双方召开北约-乌克兰理事会会议,卡奇卡不仅通报了乌方对接北约标准的改革进展,还介绍了战场态势与防务需求,直言北约对乌2026年防务改革的建议至关重要,双方需持续深化合作。 说白了,这场会议哪是什么“深化合作”,分明是北约给乌克兰的“续命承诺”。前脚卡奇卡刚喊出防务需求,后脚北约就确认2026年对乌600亿美元军援,比2025年的500亿美元足足提高了20%。 可这些钱砸下去,真能扭转乌军的困境吗?俄军早已对红军城形成战术合围,双方陷入胶着拉锯,俄国防部也透露,部分乌军守军已选择投降,战场局势对乌方明显不利。 北约嘴上喊着“改革关键”,心里打的却是把乌克兰绑在自己战车上的算盘。吕特早明确表态,从没许诺把乌入约写进和平协议,所谓“改革”,不过是让乌彻底沦为地缘博弈的棋子。 这场援助说白了就是“利益捆绑”,德国要和乌克兰联合生产远程导弹、无人机,瑞典也敲定2026至2027年对乌80亿美元援助,本质都是军工产业的生意经。 乌克兰早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门心思想靠北约入约求安全,却忘了美、德、卢森堡等多国一直明确反对。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保护伞”,从头到尾都是镜花水月。 俄方已多次表态,坚决反对北约向乌提供远程武器,认为这只会让冲突持续升级。北约这种步步加码的援助,哪里是劝和,分明是在给战争“添柴”。 600亿美元援助看着不少,实则只够覆盖乌2026年1200亿美元国防预算的一半。这场全靠别人“输血”的战争,最终买单的还是俄乌两国的普通老百姓。 乌克兰对接北约标准的所谓“改革”,改来改去都是在牺牲自身主权。一边是战场陷入拉锯,一边是被迫跟着北约的节奏走,这样的“合作”,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北约委员会
